在历史的长河中,教育手段不断翻新,从最初的岩画到龟甲、竹简,再到纸张印刷,每一次变革都让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智能终端的不断升级,智能教学逐步走进课堂,引发历史性的变革。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优美的女声配合着轻柔的音乐,令人仿佛置身于夏日荷塘上,享受袅袅轻风……“好了,同学们,刚才描写荷塘的景色中使用了形容词……”打断这场“美梦”的是语文老师的画外音。原来这是在课堂上,刚刚的配乐朗诵是由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发出的。

  这种智能教学系统由一台大尺寸显示器与手持智能终端组成,不仅可以在语文课上朗诵课文、讲解生词、教授生字,而且可以在历史课上演示历史战役中攻守双方的行进路线,让历史事件变成鲜活的故事。

  除了在课堂上发挥作用,智能教学系统还能监督学生在家中完成作业的情况,因为作业不再写在作业本上,而是通过平板电脑直接提交给老师,判作业的过程也由教师在云端完成。

  教室内,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位老师,几十名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存在了几十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智能终端的不断升级,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智能教学逐步走进课堂。

  尝试改变整个系统

  在网络上搜索“智能教育”关键词,不难发现不少公司都在从事智能教学相类似的工作。这种智能化教育理念改变并不局限于课堂,还悄然打破了学校的围墙,让墙外已经毕业的“超龄学生”们,也能感受到学校的氛围。

  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被译为“慕课”)几年前诞生于国外,如今在国内的大学也做得风生水起,甚至有人称其为已经“炸开了大学的围墙,把老师和学生炸到世界几百年来最深刻的教育变革浪潮中去跳舞”。

  华东师范大学在这场变革的浪潮中就扬起了风帆,将自己的金牌课程推出去,通过十几次的数十分钟的课程,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大学课程中。同时,他们针对中小学课堂推出了“翻转课堂”和“智慧教室”,以名师同步在线课堂、微视频平台等形式,让优秀教学资源实现共享,甚至可以通过一个服务器、多个终端,就将某一区域的教育信息全部覆盖。上课时,学生人手一只即时反馈器,不仅可以在线答题还可以实现课上抢答。老师则通过即时反馈器快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尝试借助平板电脑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这是历史性的变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金忠明总结道,“因为学校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图书馆和实验室,这些是学生无法在家里获得的。”但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世界各大图书馆已经汇聚到手掌中的智能终端上,而且,科技手段也能实现在电脑上进行实验模拟。“这些都是智能教学的优势所在。”

  综合学科共同“进化”的结果

  虽然,看起来智能教学系统只是让课堂中呈现的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并且将课堂扩大,但是真正实现起来,技术上却非常复杂,其中涉及到不少学科技术。比如计算机技术、教育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多门学科。而且,每门学科都包括多种复杂知识,甚至一门学科就掺杂着其他学科的内容,而在讲述过程中,如何让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这些以前由老师备课完成的内容也几乎全部被智能教学系统“一手包办”。

  此外,让机器与人沟通也存在难点,就是类在描述某一情景或者解释某件事情时,会首先考虑说话对象的接受能力,但这一点对于机器来说,很难辨别。

  万变不离其宗

  虽然智能教学优势众多,但是也有人开始担心:这样会不会让已经沉浸于网络不能自拔的学生们,更多了一种上于网的理由。金忠明则认为不必太过担心,因为智能教学系统只是教学手段变化,并没有影响教育目的:“教育载体的改变,自然会让教学手段发生变化。但目的依然是交给学生知识和学习的方法。”

  在历史的长河中,教育手段不断翻新,从最初的岩画到龟甲、竹简,再到纸张印刷,每一次变革都让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以往学生坐在课堂中,学生掌握的只是老师教授的知识,而且学生会高度依赖老师。但是在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传统的大知识量的灌输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需要转变的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在面对生活或工作问题的时候可以很快解决。”金忠明对记者解释道。

  但是,面对各种各样的智能教学系统,金忠明提醒,要注意智能教学系统的科学性。因为不论教学手段如何变化,教学目的万变不离其宗。但是有些智能教学手段的使用并没有为老师锦上添花,反而有些画蛇添足。“比如,在黑板上手写一道化学公式还是通过PPT演示化学公式?其实,手写的过程本身也是教师思考的过程,教师还可以随时停下来让学生思考。但是这样的思考过程在PPT演示或者其他电脑演示过程中则是薄弱环节。快速显示全部公式的形式,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缺少的思考部分却不利于学习。”金忠明打了个比方。

  而对于人们同样质疑的智能教学系统减少了面对面沟通的问题,金忠明则认为,有效沟通才是最关键,而这种沟通的形式则可以随着沟通需求不同而改变:“关键是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我们没有坦诚相待,没有找到沟通点。”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