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徐州:为事实孤儿撑起“心灵晴空”

  前不久,11岁的希希(化名)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件快递——一套梦寐以求的世界名著。他的这个微心愿被收录进徐州市“事实孤儿”区域化关爱大数据平台后,被社会爱心人士“认领”。

  这是团徐州市委为“事实孤儿”(即父母监护缺失或父母无力履行监护责任的儿童)打造的区域化关爱体系的“数据枢纽”。平台上记录着1398名“事实孤儿”及“梦想小屋”建设信息,以及关爱阵地、关爱项目等情况。每次“微心愿清单”一发布,很快就被热心人士“秒杀一空”。

  团徐州市委书记韩锋说,2021年,他们为“事实孤儿”打造715间“梦想小屋”,提升区域化关爱“公转”效率,实现对小屋的精细化管理,将区域化关爱打造成汇聚信息流、资源流、项目流的平台,实现了需求与资源“一键通”,做好“陪伴事实孤儿成长”的后半篇文章,为孩子们撑起“心灵晴空”。

  让“事实孤儿”备感温暖

  今年9月,20岁的徐州青年刘庆贺大学毕业后,成为家乡铜山区张集镇团委的一名工作人员。他的第一个结对帮扶对象就是希希,经过近一个季度的走访,如今每次去家访都像回自己家一样“熟门熟路”。

  2019年,希希的父亲入狱服刑,母亲离家出走,至今没有音讯。67岁的伯父张兴化承担起照顾重任。此前,希希因患有肾囊肿,接受过3次手术,一直休学在家。

  今年,团徐州市委为“事实孤儿”建立“1+2+8”关爱体系,把建设1间“梦想小屋” 作为前置关爱阵地,延伸落实两项常态化服务机制——家、校、地共育机制和月走访、季关爱机制,实施思想引领、学业辅导、亲情陪伴、医疗健康等8类关爱项目。

  自今年7月当地团组织为希希装修了崭新的“梦想小屋”后,他的生活有了新变化。刘庆贺十分疼爱这个小家伙,当起了知心大哥哥,平时除给他送水果、牛奶等营养品外,还带他打篮球。在运动中,原本性格内向的希希变得开朗了。

  刘庆贺还发现,希希很喜欢看课外书,“床头有一本快翻烂的《西游记》”。他重拾小学五年级课本,带着希希一起巩固功课。希希于11月重返校园读书。在刘庆贺的帮助下,希希的数学成绩进步了,最近的小测验得了88分。

  如今,徐州市铜山区194间“梦想小屋”已成为“事实孤儿”家中的“关爱阵地”。今年以来,团铜山区委以社区(村)为单位,走访调研568次,为“事实孤儿”建立成长档案,进行“一人一册”动态跟踪,全方位掌握该群体近况。

  从“小屋焕新”到“精神焕新”

  14岁的小依(化名)家住铜山区马坡镇,在马坡中学读初二,喜欢画画,梦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他的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他由68岁的爷爷赵街洪靠种地和打零工抚养,学美术曾是一件不敢奢求的事情。

  让小依欣喜的是,由团铜山区委建设的马坡镇“希望来吧”成了自己的“圆梦之地”。假期时,他能在这里学画画,“路程不到10分钟,很方便”。

  位于徐州市睢宁县王集镇龙鲤文化中心内的鲤鱼山“事实孤儿”关爱阵地,也让“事实孤儿”找到了欢乐。

  睢宁县下辖18个街道办,有287名“事实孤儿”。22岁的徐州女青年崔雨晨是一名“苏北计划”志愿者,她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性格内向。于是,每次活动前,她带着孩子们去山上“喊泉”——对着麦克风大喊,泉水会喷涌而出。在呐喊中,孩子们身心得到放松、愿意敞开心扉了。为了丰富“事实孤儿”等困境儿童的课余生活,团睢宁县委还会定期开展普法教育、趣味阅读等活动。

  团徐州市委根据“事实孤儿”分布情况,在每个县(市)区建设规划3个以上“事实孤儿”关爱阵地,有效提升关爱阵地规范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管理水平,全力打造“一站式”服务和10分钟“事实孤儿”服务圈,帮助青少年实现从“小屋焕新”到“精神焕新”的成长转变。

  打出区域化关爱“组合拳”

  8岁的阿勋(化名)还未出生时,父亲就因车祸去世,母亲改嫁后,他一直由奶奶抚养。

  为阿勋建成“梦想小屋”后,每隔一段时间,睢宁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珍和当地团干部倪家驹就去看望阿勋。“在学校,如果别的小朋友欺负你,怎么办?”从事未检工作30年的王珍教给阿勋很多科学保护自己的“小妙招”。而倪家驹则带给阿勋父亲般的关爱。阿勋家养着一黑一白两只兔子,他常陪阿勋一起喂兔子。

  如今,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关注着“事实孤儿”群体。每天15分钟的普法小广播已成为睢宁儿童5年来几乎每天中午都要收听的节目。这个名为“小雨滴”的普法广播是由团睢宁县委、县人民检察院、县教育局等单位联合推出的栏目。广播志愿者结合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为未成年听众讲述电信诈骗、校园欺凌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目前,徐州市已形成区域化关爱项目29个,累计开展关爱服务142次,实现1398名“事实孤儿”走访、慰问、关爱3个“全覆盖”,形成了区域化关爱帮扶“事实孤儿”的“徐州经验”。

  尤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责编:郝孟佳、熊旭)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