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航天梦的种子 ——第二届中国航天科普舞台剧展演侧记 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来临前夕,4月22日,一场“点亮航天梦想”的活动在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二楼礼堂上演。穿着宇航服、扮演着外星人的中小学生们,流畅地讲述着“奥尔特星云”“太阳系八大行星”“爱因斯坦罗森桥”的故事,用舞台剧的方式描绘着他们心中的宇宙。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中学科普剧团的学生们表演了第一幕航天科普舞台剧《游学银河系·探险》。该剧...
播撒航天梦的种子
——第二届中国航天科普舞台剧展演侧记
在第七个中国航天日来临前夕,4月22日,一场“点亮航天梦想”的活动在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二楼礼堂上演。穿着宇航服、扮演着外星人的中小学生们,流畅地讲述着“奥尔特星云”“太阳系八大行星”“爱因斯坦罗森桥”的故事,用舞台剧的方式描绘着他们心中的宇宙。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中学科普剧团的学生们表演了第一幕航天科普舞台剧《游学银河系·探险》。该剧讲述了一个未来组织在公元2621年游学银河系途中遇险并巧妙化解的故事,向观众们科普了“柯伊伯带和太阳系各个行星的特点”“虫洞与黑洞”等知识。小演员们通过表现不同人物在自然灾难面前的矛盾冲突,以及用科技手段化解自然灾难的未来情景,表达了对未来科技社会的思考。
“孩子们对科学专有名词的解释很到位,建议今后能够表演出更加有特色的人物。”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勇点评道。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则在点评中向孩子们进一步科普“成为航天员需要具备的素质”“外星人是否存在”以及行星的相关知识。
该校小学科普剧团的同学们带来了第二幕舞台剧表演——《游学银河系·起源》。该剧描述了在公元2221年,已经掌握曲速引擎技术的“筋斗云”号全体学员,乘坐飞船观察行星、环行宇宙学习的故事。舞台上,孩子们通过表演来科普光速和光年的概念、多普勒效应中的红移与蓝移、爱因斯坦相对论、创世星、航天飞船仪器测试等知识。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周炳红点评道:“这是一场十分有想象力的演出,你们演绎出了50亿年来宇宙的历史和未来,简单直观地呈现出两个文明碰撞的故事,非常具有感染力和冲击力。”在他看来,科技让未来充满可能。他引用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话作为点评结尾:“人类的未来有无限多的可能,但没有太空航行的未来一定是暗淡的。”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志博对两场舞台剧均作了肯定。他认为,航天科普剧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它是理工和人文艺术的结合,用文艺的方式传达科学理念。他希望孩子们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航天科普,并期望“未来科学家们”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为祖国和全人类科学事业作出贡献。
与此同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副总工程师李洪波,在该校多功能厅为广大师生带来了航天科普系列讲座——《中国航天发展与航天精神》。李洪波介绍了中国航天发展的历程及中国重大航天工程的发展现状,阐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中国航天精神,鼓励同学们好好学习,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参加活动的专家学者们表示,在孩子们的科普表演中蕴含着的,是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理想信念,也是未来托举中国梦的航天力量。(孙瑜)
原标题:播撒航天梦的种子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