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校处处是挑战

最大的挑战

是对人的唤醒和激发

我知道“教师第一”的道理

也知道教师不是“管”出来的

那该怎么办?

1

让“榜样”成为一个动词

人类学家项飙说:“把自己作为方法。”生活中也常听人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显然,面对挑战,破局的最好方法就是从自我出发,先“做”起来。

校本研修“年年做”,形式大于内容,教师被动,怎么办?我说不妨就从“校长公开课”开始。我和两位副校长依次上,我们一起向学生借智慧,向教师“买批评”。

关心关爱“天天喊”,口号大于行动,应付超越真诚,怎么办?我说与其“要求”教师去关爱学生,不如实实在在地让教师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心,当他们真正感受到这份关心,自然会把这份关心传递下去。于是,学校工会转身从“边缘”来到了“C位”,每一次的工会活动都让人期待,女教师都说“学校比老公更靠谱”。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经说过:“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榜样是行动,是示范,是智慧,更是用心用情用力的自然表达。榜样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

2

以“对话”实现共同理解

所谓“对话”,就是更加开放、平等且高质量的沟通。事实上,通过对话我们不仅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教师的需求,然后给予回应,做到精准服务;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形成“共同理解”,“让所有人的认知和目标实现统一”。

在每一个关键节点——学期开始、结束或每干成一件“大事”之后,我都会跟全体教师做一次深入对话。对话会上,我们或“头脑风暴”,或复盘总结,我会为大家“鼓掌”,也会直指问题所在,不是所有行为都值得欣赏、宽容、信任,但是所有人都值得理解、关怀、期待。因为我知道,我们越能够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就越容易得到他人的善意回应。

3

让“共创”成为行动习惯

“个体情怀再宝贵也是不可持续的,机制、系统才会具有造血功能。”学校管理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努力,而共创就是把一个人的想法变成一群人的行动。

前不久,学校策划毕业礼,什么时间?什么主题?何种形式?如何更有意义……太多问题,于是学部主任贺冬梅便想到首先把年级的每一个人“卷”进来,形成一个团队,智慧“众筹”,然后一起共创。

共创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精神。当然,如今已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最近,喜爱园林绿化的体育教师汪昌勇主动揽下校园绿化养护的重担,美其名曰“就当锻炼身体”;还有2年就退休的教师胡雨和主动承担了学校的零星维修任务,他说“学校就是家,我年纪大了,但还可以为学校做点事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自我觉醒,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行动,一所以“共创”为价值的“新学校”便自然出现了。

4

以“激励”形成正向循环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学校工作中,每位教师也都渴望被看见、被认可、被重视。因此,做好激励至关重要。

我们坚持将“即时评价”进行到底,任何一项工作结束后,第一时间召开复盘会,复盘中见人见事,“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同时,我们还将工作群升级为“激励群”,在群里我们从不吝啬自己的掌声。

就这样,干着干着,“榜样、对话、共创、激励”的管理路径逐渐清晰,我们称之为“柔心服务四部曲”。“四部曲”为一周期,通过一个又一个周期的正向循环,越来越多的教师被唤醒,活力被释放,校园自然“处处是阳光”。



本文来源 |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
本文作者 | 丁元春(安徽省合肥市临泉路第二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 |孔萌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