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基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农村治理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北京西城区月坛街道、西城区金融街街道、丰台区右安门街道、门头沟区东辛房街道和昌平区沙河镇等单位的基层领导干部参加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聚焦“基层治理高质量与长效化发展和社区治理诊断评估指标体系建设”。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于海波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科研院副院长兼社会科学处处长孙宇教授致欢迎辞,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章文光教授致开幕词。

  9月15日上午,来自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的五位学者围绕“基层治理现代化理论前沿”展开主旨发言。四川大学姜晓萍教授就《警惕伪创新——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偏差行为研究》做了主旨演讲,提出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功利诉求和行为偏差,因此需清醒识别基层治理伪创新的内涵与表征。中国人民大学何艳玲教授就《基层党建工作的高度、温度、精度》做了主旨演讲,从理解党建以及党建工作的性质诠释了党建的高度、从理解淄博烧烤的现象来诠释党建的温度、从提出人民算法的概念来诠释党建的精度。华南理工大学文宏教授就《情感治理——城市基层社区治理走向善治的重要路径》做了主旨演讲,从组织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层面、价值层面剖析当下超大城市社会治理的困境,诠释了构建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逻辑。南开大学吴晓林教授就《中国式现代化的社区治理实践》做了主旨演讲,他回顾了中国社区治理从古至今的制度特色,阐释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动向、问题与前景。华中师范大学冷向明教授就《深度调查:基层治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生产的基础性工程》做了主旨演讲,剖析了基层治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生产面临的挑战,阐释了深度调查的理论缘起和“百社十年观察”的研究进展。

  与会嘉宾还围绕北京师范大学提出的“社区治理诊断评估指标体系”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充分交流,各位嘉宾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和实践经验对指标体系构建中目标的明确性、内在的逻辑性、测量的可行性、体系的可推广性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

  9月15日下午,五位基层干部围绕“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经验”主题展开主旨发言。西城区月坛街道工委书记向前从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人才支撑、机制保障等方面讲解了月坛街道的治理经验。丰台区右安门街道办事处主任毕博阐述了社区治理的安全问题以及如何更加高效地处理社区事务。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办事处主任平易从党建的赋能、社会资源的聚力、学术的加码三个方面阐述了金融街街道的基层治理实践。门头沟区东辛房街道工委副书记王茹从“3+3+1”模式、情感治理、居民自治等方面分享了东辛房街道的治理模式。昌平区沙河镇纪委书记朱克凡分享了沙河镇一核多元共治推动协商治理、校城融合赋能基层治理的实践经验。

  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围绕“基层治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生产”与“基层治理高质量与长效化发展”主题,就基层治理知识体系的本土化和自主性特征、如何面向世界讲好中国基层治理的理论与故事、在基层实践中怎样精准提供公共服务、如何在基层实践中平衡依法履职和担当作为等议题展开精彩发言,共同对基层治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展及治理前景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交流。

  本次研讨会为来自基层治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专家们提供了深入交流与探讨的机会,有助于推动基层治理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和生产以及基层治理的高质量与长效化发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靳晓燕)

[ 责编:丛芳瑶 ]

原标题:“基层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举行

转自:互联网转载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