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各行各业,高等教育也莫能幸免。在“互联网+”冲击下,一方面,大学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其他社会组成部门交叉渗透,促使知识生产、加工和利用的速度越来越快,双创教育的孵化成果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加速度。另一方面,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双创教育也最大化塑造着大学的“互联网+”基因,使大学越来越多地展现出“互联网+”的本质:开放、共享、协同和平等。
“ 、参与式教学、研究型学习及大数据技术都将推动“互联网+”大学教学手段的创新。
再其次,开放协同的双创管理机制是“互联网+”大学的重要支撑。双创教育要求建立校校、校企、校地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现有高校财政投入体制很难实现知识生产和转化的一体化,校企协同就可解决很多类似关键性问题,对于企业而言,投资早期项目获得优先机会,对于学校来说,利用企业资金也助于孵化。另一方面,开放办学也解决了双创教育实践型创业导师的严重短缺。总之,开放协同要求大学体验删繁就简,只保留真正对学生教育起到贡献作用的部分,留下的将是更加精致而又实惠的大学教育精粹。双创教育窗口的打开,恰恰为“互联网+”大学探索开放协同的管理机制提供了最佳试验田。
最后,平等包容的双创文化是“互联网+”大学的精神内核。双创文化的实质内核是尊重首创,人人平等;宽容失败,鼓励试错,追求卓越。双创文化与“互联网+”大学的文化基础是共通的。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不再居高临下,更多体现为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与思维引领。
大学作为知识、思想与道德的文化高地,吸纳了大批致力于优秀文化传承和思想文化创新的守望者。在日渐工具化及利益化的社会中,大学不能迷失育人之本和文化引领。双创教育是以对人的培养为目标,通过开展双创教育,将重新掀起全社会对高等教育本源的思考,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高校在大学文化塑造中对培养具有思辨力公民的崇高理念之追求。
(作者刘志阳,系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