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对什么是“互联网+教育”进行了解释,分析了“互联网+教育”是适应市场的需求,是改革课程教学的需求,是促进创业就业的需求,实现个性化教学、终生学习的需求。同时提出了“互联网+教育”应坚持以学生教育为核心,以提供用户参与创新过程为前提,以服务企业为目标,通过多元化、多样化、多形式、多结构的知识框架与内容,丰富学生的选择,让每个人都能通过教学激发兴趣,实现自我。
一、什么是“ ”推动了经济形态的不断演变,是互联网思维的实践成果,是先进的生产力。它为改革、发展、创新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带动了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行业,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行业进行深度融合,衍生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中国教育正进入一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伟大变革中,也给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创造了优秀的环境,如何通过“互联网+”让教育真正“辐射”到每一个学生,成为现代教育人的新使命。“互联网+”不是去取代传统教育,而是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究竟如何去定义“互联网+教育”,我们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
二、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对“互联网+教育”的需求
“互联网+教育”适应了市场的需求。“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关键就在于这个时代、这些市场、这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教育的根本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教育便培养怎样的人才,教育事业需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发展上进行互联网改革,在培养上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互联网+教育”是改革课程教学的需求。“还有什么比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更具有价值的呢?”教改改的是观念,“互联网+教育”也是观念,它不是一种形式的变化,而是回归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本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他们。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实现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就是以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力促课程建设,力推课堂改革。本着资源利用最大化、资源使用高效化的原则,建设统一规划和布局,一张网,一个服务器,多个终端,形成教育信息网。名师同步在线课堂、微视频平台、名师辅导等优秀教学资源实现共享,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空间。
“互联网+教育”是促进创业就业的需求。“互联网+”一方面提供学生创业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学生就业的平台,例如一些在线教育平台能为刚刚毕业的学生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岗前培训,促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帮助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教育而言有深远的影响。教育不只是商业,类似极客学院上线一年多,就用近千门职业技术课程和4000多课时帮助80多万IT从业者用户提高职业技能。
“互联网+教育”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终生随时学习的需求。事实上,当下的教育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资源无法实现公平分配,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对个性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传统教育 “一视同仁”的做法也越来越不被接受。与此同时,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教育正在从为了生活学习、分段学习走向终生随时学习。在这种趋势之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成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综上所述,建立课程教学对“互联网+教育”的需求结构,如下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