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互联网的发展是有一个历程的,从我们知道有互联网到互联网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据中国移动的统计,中国今年已经有九亿的网民。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网络已经到生活普及化的程度。 本文为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在中教新媒、中培新媒主办的“2015中国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上的演讲实录。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讲台上和大家交换一些看法。关于远程教育、教...

互联网的发展是有一个历程的,从我们知道有互联网到互联网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据中国移动的统计,中国今年已经有九亿的网民。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网络已经到生活普及化的程度。

    1jpg/></center></center><p ><span style=本文为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在中教新媒、中培新媒主办的“2015中国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上的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在讲台上和大家交换一些看法。关于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的问题大部分是技术专家们的舞台,他们发表的意见比较多的也是在技术领域的高见。我对技术是不太懂,但是我希望从一个教育学家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

    从辅助到超越,从学校教育到泛在教育

    互联网的发展是有一个历程的,从我们知道有互联网到互联网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据中国移动的统计,中国今年已经有九亿的网民。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网络已经到生活普及化的程度。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互联网对教育来说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一个助手的角度转变为具有促成教育实现跨越的功能,并且有超越教育原有功能的可能性。那么在教育的语言上来讲,就可能促成从学校教育向泛在教育的转变。

    学校教育的现状和要素

    我们所说的学校教育,从以往的教育来看,是固定的人、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学习固定的内容。我相信我们每个人想到教育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教师,课堂,教材。还有我们马上会想到的是考察,考试,考分。所谓叫“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当然,要有学生的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千百年来延续的至今并且依然在延续着的模式是一个教师控制的“以教定学”的模式,我教什么,你学什么。就像吃饭一样,我做什么菜,你就吃什么菜,这个是我们基本的一个教育样态。

    当教育+互联网

    但是有了互联网以后,情况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也已经有相当的深度。我想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可以表现为四个方面:1、提供的信息技术;2、提供资源的整合和新鲜的资源;3、为教育的革新提供某种平台;4、如果做得好的话可以把这些加上人工因素变成一个系统。这样一些变化从现有的情况来看,它或多或少的在我们的学校,在我们的教育过程当中产生这样一系列的效果:1、激发了学习的兴趣;2、提高了教学的效率;3、增强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互动的机会;4、开始分众,个性化的工作在若干个方面逐渐有所推广。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

    近若干年来,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取得了惊人的状态。首先是互联网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它的容量、速度从1G、2G、3G我们现在是4G,南韩现在是5G,美国已经在尝试在用6G。我问过一个技术专家,我说6G和4G有什么不一样,他就说我说一个数据,6G的时候下载十部影片只要一秒钟。互联网速度的加快使得很多我们很难去做的事情都变得轻松、容易了。第二个非常重要,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整体性的突破,这里边特别是云技术、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穿戴技术等等这样一些整体推进使得我们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变得轻松、容易,包括我们对学生信息的收集、管理的创新、人际间的互动、信息的记载和收集都变得很容易很简单。那么这样一个变化使得我们信息量在迅速增加,数字化的程度和利用数字进行管理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所以现在就出现第三种情况,虚拟世界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主宰。我们生活在一个客观的世界里,但是你会发现,我们越来越依赖于虚拟世界,我们将来恐怕什么也不需要,不需要人民币,也不需要任何的身份证,也不需要任何的passport,也不需要任何的什么东西就可以走到任何一个角落去旅游、出访、工作。我们所有的事实、痕迹都进入到某一个数据里边,数据决定人的一切。

    ,第三个是我们今天谈论的主题MOOC。随着一些技术、行为方式的创新,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的或者已经在萌芽之中的形式。

    这样的方式会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会重定义学校,重新定义课堂。我们以前在学校课堂上要完成的使命可能要换一个地方,而把以前不能在学校进行的活动特别是人和人的交往,可能将来这是学校的主要功能。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文化层次的人,当他们有共同的学习兴趣,希望有共同的学习方式和共学习进度的时候就把他们团结起来,这个完全没有物理空间学校的定义。

    如何应对挑战

    最后我重要点讨论的是我们应对这个挑战要做什么准备。这需要技术去创新,但是我相信思想上的创新,观念上的领先一定是推动技术创新的最重要的条件,也是改变我们现在教育整体上落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条件。

    现在信息技术、网络化在金融、通讯、交通、科学技术、航天航空很多方面已经到了不可离开的程度,但是教育相对说来就没有那么重要。我们可以因为网络不通飞机不飞,也可以网络不通银行取不出钱来,但是我们没有听说哪一个学校因为网络不通今天不上课了。这一方面说明了教育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另一方面说明教育在网络化面前有着巨大的空间。

    所以我想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教育正走在巨大变革的前夜,这样一种变化一定会对教育产生一种根本性的挑战,这种挑战对我们来说预先做好准备及其重要。我们是等着被改变呢,还是我们去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去应对这种挑战。这是我们要琢磨的问题。

    (一)转变教育功能

    教育是干什么的,我想最简单的最通俗的教育就是传授知识。尽管我们从理论上从理念上会赋予教育很多的理念、思想观念,但是它一定是以传授知识为其基本的使命。特别是我们所说的是要打好双基,教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随着网络化的实现,知识的传授、知识的传播已经完全不依赖于学校,现在的网络知识不仅仅是一个海洋,而且它是一个逐渐有规则有智能的海洋。所以我们在网络上学习东西的时候它已经越来越能根据你搜索的线索、搜索的痕迹来提供你所需要的知识。比如如果你之前在网上浏览过你想去哪个地方,去哪一个宾馆的话,那么你第二次打开网络的时候它就会告诉你同样类型的宾馆有哪一些,它有这样一个自动搜索的功能。所以网络提供给我们的知识一定不是杂乱无章的,会随着功能的强大为你推送你所需要的知识。

    当互联网把传授知识的主要功能逐渐替代的时候,教育应该干什么呢,这个就给教育带来了新生。教育本来的任务是要按人的精神世界让人的人格、社会性得到发展。特别是让人的与众不同的、体现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东西得到发展,这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回归的最好的、最大的机会。

    让互联网去承载现在教育不得不分出主要精力去承受的传授知识工作,而教育把主要的时间去干什么呢,去发展人自己。所以教育的功能实现了巨大转变的可能性。

    (二)调整师生关系

    第二个就是要调整师生关系。在“教师控制”“以教定学”的背景下,教师要考虑的是教什么、怎么教。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知知者,学生是“未知者”;教师是知识较多者,学生是知识较少者;教师掌握整个局面,确定进程。所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长者和晚辈,是一个指导者、说服者和接受者的关系。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很多的事情已经没有先后。我们现在的学习状态已经到了这样一个状态,就是面对一个新的东西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是从零开始,没有先后,没有高下。年龄、经验在新兴的知识和技术面前没有任何优势,不仅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可能成为一种劣势。我们经常听到年纪大的人说“这个是年轻人的玩意,我们玩不来了,不管了,这是孩子们的事情”。他在那说这些话的时候其实是一种非常无奈的心情“我反正学不会了,你们去弄吧”。实际上他就放弃了他生命的追求,他一定会降低生命的价值的,生命的质量的。

    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滴滴打车。现在没有滴滴打车这个软件打车都困难,所以经常看到很多老人站在路边怎么招手都不停车,人家说你现在这样是等不着的,用滴滴打车,老人说滴滴打车是什么东西。所以在新的技术面前,师生关系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在新的形势下,教师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他不再是个引路人的角色,不再是个先知者的角色。他是个什么角色呢,他是伙伴,是学生的伙伴,是同时学习共同进步的伙伴。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教师的心态,教师的工作方式,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方式都必然发生变化。

    (三)重建课程体系

    第三个,要重建课程体系。我们现在花了很大的精力,不仅是我们,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建设课程体系,去制定课程标准,去编写教科书。而且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政府都有一个期望,就是能把人类最好的知识,最有用的知识聚集在下一代人短时间能够学好的教材里。这个想法是非常好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踩着前人的肩膀快速的前进。所以我们聚集了多少的专家、科学家,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在进行教材的编写、课程、大纲、标准的编制。

    但是现在的社会发展已经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地步呢,到了一些东西刚出现的时候就是它被淘汰的时候。一般来说,课程标准要编制十年,从启动到完成要十年,然后再花三年到五年的时间转化为教材,这总共差不多要十五年的时间,大家想想这十五年从它开始到制定到编印出来的时候这东西还有用吗?

    知识是散在的、是碎片化的,现在从知识本身的角度来说,你怎么样相加都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但是奈斯比特有个预言,他在十年前写《大趋势》的时候就说,他相信人类有两个趋势是最明确的,不容置疑的。第一个,人的寿命会延长,人的年龄会老化。第二个他说,怎么综合的运用知识将会成为教育的主要功能。现在我们看到的知识的获得,知识的有计划的有系统的推进,甚至于相对个性化的推进也已经成为可能。但是我们现在还看不到怎么把这些知识结合当前的问题能够综合性的加以整合从而使人们获得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个现在还看不到。

    我们相信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将是课程编写和教师运用新课程最主要的任务,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空前的挑战。这个涉及到我们整个基础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变革,因为我们的高等教育还是分割化、专业化的教育。我们培养出来的教师也是严重的分科的,我们已经强调的是学以致用,能够按照你的专业对口的进行工作,越是专业化的程度高、分割的程度高,那么综合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就越弱,这将会成为我们一个严峻的挑战。

    (四)改变教学方式

    毫无疑问的,我们要改变教学方式,人类几千年来,教学方式最普遍的就是像现在这样老师讲,学生听。当我们一想到学校,一想到上课的时候,脑子里想出来的第一个画面就是有个人在台上讲,下面很多人在听。尽管听的方式有的可能是一排一排的,有的是一块一块的,有些是可以移动的,当然学生也可能到讲台上,教师也可能到台下走一走,这都是一些具体方式上的变化。但是我们整个教学形式、教学方式的变化将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将会随着整个学校的活动状态、班级活动状态、课堂活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在新的教学资源的整合、新的教学工具使用的背景下,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适应现在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呢?我们现在已经看到了一些,像可汗,一个年轻人,他原本是出于一种兴趣、出于个人的一种探索创立了可汗学院但没想到现在产生了那么广泛的影响。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在以前我们怎么想象得到呢?我们是想象不到的,任何一个先知都想象不到。可汗他自己都没想到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他本来是想给他的亲戚小孩在网上传递一些课程,结果没想到了成了风靡全世界并且极具影响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我相信还会不断的有像可汗这种的新兴教学方式出现,还会有不断的创新,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种思想的准备。

    (五)创新教育制度

    当功能发生了变化,教师的工作方式发生变化,课程体系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的时候就越来越对我们的教育制度形成了挑战。我们现在是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依靠考试、学分的积累、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等一整套的办法,在固定的时间里完成固定的学业。那么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可以学习任何内容的时候,这种管理方法毫无疑问就成了阻碍的力量。

    就像MOOC,在五年前、三年前甚至两年前我对MOOC的估计要比现在乐观得多,在座的很多人是搞MOOC的,对不起我说一个实际的情况,去年十月份我去斯坦福跟他们的coursera负责人交流,他们表达了一个担忧,用他们的原话,他们说在我看来MOOC的高峰已经过去了(当然我想他这话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他说MOOC的注册人数很多,但是能够完成学业的只有3%不到。那么是MOOC不好吗?MOOC在不断的改进,所有高校对MOOC的支持力度都在不断的加大,技术也不断的创新,是什么东西使MOOC不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发展呢,教育制度。因为在MOOC上学习的成绩没有有效的换算成学分,没有有效的换算成毕业证书,没有有效的支持学习者获得学位证书。不管是哈佛也好,斯坦福也好,MIT也好,它们对这个事情态度是积极的,认识是明确的,但是制度上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找到好的办法。

    我们现在是按照按部就班的办法,大学毕业然后是研究生毕业,然后从事工作,然后再次学习也就是继续教育。这个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格局,形成的一种体系,也形成了一种制度。实际上现在的技术已经有可能使现在的状态发生变化,我们不说年龄,不说时间,不说地点不受限制学习的可能性已经到了,但是显而易见,现在的生产关系,现在的教育制度已经成为新的技术和新的学习可能的阻碍力量。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冲突,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以前在奥运会里有个项目都要求要废除,就是拳击。因为拳击太残忍太残酷,完全不符合人类的体育精神,拳击都是以把人打伤打败打死为目标的,这个项目是以摧毁对方为目的的。所以从60年开始人们就要取消这个项目,但是就是取消不了,为什么?因为最反对的是拳击员本身,是拳击教练和跟拳击相关的其他的产业人员,这时候利益者成了落后制度的最强有力的保护者。

    那么现在要冲破这个教育制度的话也一定会打破很多当前制度利益者的利益,包括我们这些人,已经拿到了证书已经拿到了学位。那么在新兴的面前我们会怎样想呢,我们一定会产生抵触的情绪。所以这个不光是制度的问题,还会有社会心理的问题,还会有文化的问题。

    我想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但是在这个挑战面前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我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论坛的形式(当然是若干个推进形式当中一种有效的形式),能够不断的推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推进教育制度的创新。谢谢大家!

    (此文根据袁振国在2015中国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上的演讲实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