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一个简单的顺序变化,却透露出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乃至各个行业中的地位转变。那么,区域教育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该如何发展?第四届全国教育局长峰会上,一场主题为“‘互联网+’时代的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沙龙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主持人:

  刘华蓉 中国教师报总编辑

  嘉 宾:

  李志民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

  席建中 陕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副总督学

  郭春芳 福建教育学院副院长

  陈德怀 台湾中央大学教授

  毛新生 网龙网络公司首席技术官

  孙其华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社长

  有了技术更要注重利用

  主持人:互联网与教育的关系,从以前“教育+互联网”,转变成为现在的“互联网+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要注意哪些问题?

  郭春芳:“互联网+”背景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们能不能适应这种新常态。现在,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善的程度,但是真正有多少教师熟悉并且使用这些技术?目前并不多,尤其是在乡村学校。所以我认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互联网+”时代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师资队伍跟不上,再好的平台、再好的技术都是低效或无效的。

  席建中:教育与互联网结合,关键要考虑课堂教学。当下,教育局和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对学校进行管理,但其实最薄弱的地方还是课堂。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先进工具。怎样把互联网和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起来,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所以在推进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必须充分利用这种现代化的工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实现信息化。

  孙其华:我觉得,互联网时代的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特别是县域层面的教育改革,在整个中国教育体系中的话语权正在显著提升,因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是以县为单位的。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区域的地理边界在淡化,但其内涵特色在强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区域的行政级别在淡化,发展水平却在强化。从这些角度来说,“互联网+”时代的区域教育改革发展,要注重该区域的教育发展主张,注重该区域的教育发展特色,注重该区域的“三名”情况——名局长、名校长、名学校。

  陈德怀:我在10年前提出了无缝学习的概念。无缝学习其实就是一种结合,正如其他人所说的,人与物的结合、人与人的结合。就教师培训而言,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能不能通过互联网创造出教师培训的一些有效方法,这是我很期待的。

  毛新生:区域教育的一个关键词是教育,“互联网+”时代究竟为什么需要教育?作为一个孩子的父亲,我希望教育能面向未来培养我的孩子;我希望教育能以人为中心来思考,而不是以分数为中心;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能够创造出价值,而不只是为了考试。所以我建议,区域教育发展应思考,如何把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个体来尊重。

  其实,在互联网时代,许多东西就在人们手边,未来社会需要的人可能更多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生存、发展、创造能力,互联网及各种技术在此就有了用武之地。比如,翻转课堂可以让我们知道,不同的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因为这些数据很快就可以被计算机收集起来并进行分析,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互联网可以让学生学得更有效,教师教得更轻松。

  此次峰会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的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其实,区域和互联网本身是有“冲突”的,互联网没有界限,而区域的概念在互联网时代已经被打破了,所以我们应该探讨的是区域与互联网如何有效结合的问题。

  李志民:我们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教育公平。如何促进教育公平?我想互联网正是一个有力的工具。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学校的部分功能将被取代。课堂知识传输的部分因为有了更好的方式——互联网,教学效率将大大提高。教育更多地开始关注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从这个角度讲,教育会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