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易漏诊误诊,警惕眩晕中的“变色龙”

万亚楠

临床上,医生经常会碰到有些患者反复发作眩晕,辗转多家医院,西药、中药、针灸齐上阵,却无明显效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一种易漏诊、误诊的常见眩晕疾病值得警惕——前庭性偏头痛。

中年女性更多见,个体间差异较大

前庭性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头晕或眩晕疾病,可伴有恶心、呕吐或/和头痛,具有一定遗传倾向。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之后,前庭性偏头痛是引起反复发作性眩晕的第二大常见原因。

该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比例为1:1.5至1:5,以中年女性更多见。值得注意的是,前庭症状与偏头痛的关系在个体间差异较大,头痛与眩晕首次发作出现的先后顺序不固定,多数患者伴有头痛发作,少数患者无明显头痛症状,这也增加了临床误诊率。因此,在考虑前庭性偏头痛的诊疗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偏头痛病史。

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眩晕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可出现发作性自发性眩晕,包括内部眩晕(自身运动错觉)及外部眩晕(视物旋转或漂浮错觉);其次为头动诱发或位置诱发性眩晕或不稳,有些患者也可表现为姿势性不稳,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视觉性眩晕或头晕。另有患者表现为头部活动诱发的头晕伴恶心。

■头痛

前庭性偏头痛发作期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头痛,常为单侧、搏动性、中重度疼痛,日常体力活动会加重头痛。

统计显示,约20%的患者有严重前庭症状(比如眩晕、恶心呕吐等)、畏光、畏声、嗅觉恐惧症以及视觉或其他先兆表现。

■听力下降

前庭性偏头痛有可能导致内耳血管痉挛或者炎症,引起内耳供血障碍或者内耳炎症,导致听力下降。可以表现为突发耳聋或者反复听力下降。

前庭性偏头痛的常见诱因:

■心理及情绪因素:多见于脑力工作者、学生等,因应激、焦虑、压力等因素导致前庭性偏头痛。

■睡眠相关:睡眠不足或者过多。

■内分泌因素:女性经期前后,或处于激素替代治疗期。

■饮食因素:常饮酒,食用富含亚硝酸盐的肉类或饮食不规律等。

■药物因素:止痛药过度使用等。

■其他因素:轻微头部外伤、强体力活动、脱水、疲劳、不良天气、闪光刺激、气味等。

多种治疗手段,警惕卵圆孔未闭

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手段。如果使用药物治疗,预防性治疗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碳酸酐酶抑制剂等,比如普萘洛尔、丙戊酸、托吡酯、阿米替林、氟桂利嗪、乙酰唑胺等。

疾病急性期治疗药物包括,曲坦类药物、前庭抑制剂,比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

非药物治疗手段包括,适度运动、舒缓心情、保持愉快;记录可能的诱因,避免发病;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发作间歇期仍有前庭症状的患者可行前庭康复。

一部分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会合并卵圆孔未闭,卵圆孔位于左右心房之间,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维持血液循环的重要通道。出生后,随着血液供应通道的改变而闭合,如果3岁以上卵圆孔仍未闭合就称为卵圆孔未闭。

约有20%至25%的成年人存在卵圆孔不完全闭合,长期处于开放状态。卵圆孔未闭是如何引起偏头痛的呢?通常情况下,左心房压力比右心房压力高3毫米汞柱至5毫米汞柱,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咳嗽、大笑、打喷嚏等,则可通过未闭合的卵圆孔出现一过性的右向左分流,动静脉血液分流进入脑血管,就可能产生眩晕、晕厥、偏头痛等。

对于长期找不到原因的头痛、头晕并高度怀疑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建议做经颅多普勒发泡试验,初筛是否存在卵圆孔未闭。目前通过微创封堵卵圆孔可能是根治前庭性偏头痛的一种方法,当然前提是通过发泡试验证实确实存在卵圆孔未闭。

(作者为浦东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医生)

申明

教育信息网健康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原标题:易漏诊误诊,警惕眩晕中的“变色龙”

来源:文汇报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