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情绪也换季?警惕悲秋综合征(主题)

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多晒太阳 加强自我调节(副题)

今晚报讯(记者 刘波)“自古逢秋悲寂寥”,进入秋季有些人常常莫名地感到沮丧,情绪低落,疲倦乏力,甚至有失眠或嗜睡的症状。本市心理咨询师杨秀华提示,秋季是抑郁症等情绪病的高发季节,因不良情绪而产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被称为悲秋综合征。人们应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晒太阳,加强自我调节,缓解悲秋情绪。

与夏天相比,秋季温度降低、光照减少,一些人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变化,导致生物节律和内分泌失调,因此出现异常情绪。日照减少会导致大脑松果体分泌褪黑素相对增加,抑制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大脑功能活动降低,人也会有嗜睡症状。此外,到了深秋,树木落叶,花朵凋零,景色萧瑟,有些人容易触景生情,感觉抑郁苦闷。

悲秋综合征不是一种明确的疾病,而是对在秋季出现的一系列不良症状的综合描述,包括烦躁、情绪低落、精力下降、主动性减退、爱好减少、兴趣下降、睡眠质量变差、失眠或嗜睡以及反应能力、记忆力、注意力减退等。性格较为内向、多愁善感、体质较弱、缺乏体育锻炼、对温度变化敏感的人,更容易出现悲秋综合征,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的人在秋冬季节则有可能病情加重。

一般来说,悲秋综合征属于季节性的不良情绪,不是疾病状态,大部分人都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恢复。平时可以主动增加阳光照射的时间,比如上午晒20分钟太阳。规律作息,不要熬夜,中午可午休半小时。白天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打球、骑车、游泳、慢跑等。还可以增加一些社交活动,经常和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参与社会活动,有助于释放压力、调节情绪。多愁善感的人要平常看待季节的更迭,顺应自然规律,欣赏每个季节的不同之美。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现自己的情绪持续低落,对任何事情提不起兴趣,记忆力、反应能力都下降,睡眠有障碍等症状,且已经影响到工作、生活或学习,则需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寻求专业人士的评估和帮助。

申明

教育信息网健康频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

原标题:情绪也换季?警惕悲秋综合征

来源:今晚报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