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于2015年和2019年分别在美国和英国作访问学者,深入英美公立小学进行参与式观察,发现中西家委会形式相似,“味道”却大不相同。

  如今,家委会是一个社会热点,能否进入学校的家委会,俨然已成为家长社会经济地位的一种表征,从而引发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担忧。家委会是个舶来品。100多年前,“家长与教师联合会”这一组织诞生于英国,出发点是吸收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后来被整个西方世界所采用,发展为学校民主管理的一项制度。30多年前,家校合作的理论和实践被引入中国,我国的中小学中也陆续成立了家委会。

  笔者曾于2015年和2019年分别在美国和英国作访问学者,深入英美公立小学进行参与式观察,发现中西家委会形式相似,“味道”却大不相同。

  一校一会,无涉班级

  在英美国家,家委会的功能是相同的——为了增进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协助学校举办活动,筹集资源。一所学校只有一个家委会,家委会一般由10多位家长组成,设一个家委会主席,家委会主席直接与学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对接。也就是说,家委会成员并不与具体的班级老师发生关联,就算某个家长为学校做了再多的贡献,孩子的老师也无从得知,更不可能因此产生“分别心”。

  为了让老师能心无旁骛地专注于教学,英美学校不主张家长和老师单独接触,所有的问题都是由家长直接反馈到学校办公室,再由办公室转发给相应教师。尤其是英国,不要说手机号码、社交账号,就连教师的电子邮箱都不会告诉家长。那么,家长如何与老师增进感情呢?

  在美国加州的公立小学,教师节有两个传统,都是由家委会组织实施的。

  一个传统是,全班家长匿名送给老师的“心意费”。家委会先给每位家长发封邮件,鼓励家长给自己班级的教师捐钱表示感谢,钱多钱少都行,并附上感谢卡片。家委会在学校办公室放一个箱子,家长们把钱和卡片投放在这个箱子里。在教师节那天,家委会统一取出,点清,交给各班的老师。老师收到后,通常会用邮件的方式表达对所有家长的感谢。

  另一个传统是,家长为全校教师举办一次丰盛的“答谢午餐会”,这也是由家委会通过邮件向全体家长倡议,每家自愿带一份拿手好菜,于教师节当天的早上10点前送到学校的大会议室。家委会成员负责摆盘、装饰,布置好之后悄悄退出。老师们在节日当天都不带自己的午餐,他们高高兴兴地来到会议室吃“百家饭”。这样,在家委会的组织下,家长们以集体、自愿的方式向老师表达谢意。

  筹钱第一,补贴学生

  西方学校有公立与私立之分,富裕的家庭付出高额的学费让孩子上私立学校,而一般家庭或薄弱家庭的孩子只能上免费的公立学校。公立学校的资源远远不如私立学校。就这样,阶层分化在小学阶段就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温柔且残忍地开始了。

  公立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家长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困境,也在奋力“自救”筹款便成为公立学校家委会最重要的任务。美国加州的一位校长告诉笔者:“我校的家委会非常用心,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向全校家长募集钱款,比如卖一些文具、零售品、U盘、T恤,还会把学生的画裱起来,提议家长来买……通过这些方式为学校筹钱配置学习资源。”

  英国的公立小学相对较好,政府投入逐年增加,但筹钱的压力依然比较大。在笔者观察的一年内,家委会共发起两次筹钱的活动。一次是,全校师生在新年到来之前排练了一出戏剧,家委会向家长们卖门票,一张票2英镑,连演两天,收到门票收入约1600英镑。另一次是,开学初期的慈善游园会,家委会首先号召全校家长捐出自家全新的礼品、文具和玩具,然后再组织一场亲子游园会,让大家花钱来购买这些物品,所有收入全部交给学校。

  苦差一件,全凭情怀

  家委会的工作琐碎而繁忙,筹钱之外,家委会成员还要在很多日常杂事上劳心劳力。笔者算了一下,2019年英国小学一年之中,家委会需要做的事情,有20件之多:每个月的校园大扫除、带孩子外出参观博物馆、实践课搬运各种器材、新年游园会、诗歌之夜、春游秋游等等。平均每个月有1—2次活动。

  能胜任家委会主席的家长,基本是全职家长。长此以往,时间精力上难免跟不上。去年在英国访学时,恰逢这所小学的校长换届,家委会主席也提出了退出的申请。在校长和家委会的会议上,她提出自己请辞的理由:自己有两个孩子都在这所小学,但是大孩子眼看要升初中了,她要分一部分精力用于接送上初中的大孩子。校长和家长代表们都表示理解和感谢。

  家委会的工作是集体行动,公事公办,家委会成员的孩子并不会因为父母的付出而得到特别的关照。愿意进入家委会的家长,完全凭着真心真意,与志同道合的家长们一起,共同为学校和孩子们付出时间和精力。

  家委会是一个自治组织,因此校方对家委会的人员没有任何发言权,家委会对新成员的招募完全依赖现有家委会的动员能力。家委会没有任何的进入门槛,只需要回应一封电子邮件,即可入会。如果哪一天想退出也很简单,也是写一封邮件即可,家长没有道德负担。

  西方公立学校的家委会,从制度上切断了家长投入与学生得益之间的关联,让家长参与学校事务成为一件纯粹的事情,付出只是因为热爱。家长和学校朝着共同的目标,以自己的方式与学校并肩工作,从而形成和谐、平等的共同体,共同促进儿童发展。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