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本国内少子高龄化状况的不断加剧,社区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疏离,日本幼儿教育正面临由生活环境稀薄化带来的幼儿生活体验不足、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不良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日渐加剧的背景下,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置身于知识、信息与技术加速进化的洪流之中, 是否会挤占人类的就业机会,学校所教授的内容能否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种种疑虑与担忧引发了日本政府对学校教育的重新审视。面对难以预期的未来社会,幼儿教育同样面临着全新挑战。

  随着日本国内少子高龄化状况的不断加剧,社区的人际关系正在逐渐疏离,日本幼儿教育正面临由生活环境稀薄化带来的幼儿生活体验不足、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不良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幼儿教育为个人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何确保幼儿能够通过教育与保育获得应对未来挑战所需要的资质与能力,是日本政府尤为关切的重点课题。

  2017年3月31日,日本正式发布新一期《幼儿园教育要领》(2018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昭示了未来十年日本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内容。在此基础上,日本又相继颁布了《幼儿园设施配备方针》修订案(2018年4月)、《幼儿园教育手册》(2019年12月)等顶层规划,并从2019年10月起全面落实幼儿教育与保育的无偿化措施。从上述系列法案与政策规划中,不难管窥日本幼儿教育与保育的新趋势、新特点。

  幼儿发展的方向指引 | 幼儿入小学前的“10大核心素养”

  通过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日本政府认为学生应该均衡掌握“知识与技能”“思考、判断与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与丰富人性”三大核心素养。而幼儿园作为学校教育的准备机构,需要培养幼儿形成三大核心素养的基础能力,而培养方式则是通过游戏来帮助幼儿形成今后顺利衔接到学校教育的一体化能力。

  围绕儿童进入小学前所应具备的资质素养,日本政府提出“10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健康的身心”“自立心”“协同性”“道德心与规范意识的萌芽”“与社会生活的相关性”“思考能力的萌发”“接触大自然并尊重生命”“对于数量、图形、标识、文字等形成一定的兴趣和关心”“运用语言进行一定的交流”“丰富的感性与表达”。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10大核心素养并不是统一的标准也不是幼儿发展程度的考核标准,而是幼儿成长发展的方向指引。10大核心素养的列出更多是为了方便教师基于这些视角去观察和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而教师的这种观察和关注反过来能够促进儿童朝着素养所指向的目标去成长。

  日本政府和教育界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师需要基于上述10大视角甚至更多样化的视角去观察每一个孩子,基于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提供适时而必要的支持。与此同时,幼儿阶段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可以借助“10大核心素养”这一内容框架,具体而全面地对幼儿个体的发展状况与性格特点进行信息共享,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平稳衔接创造条件。

  以平等姿态实现幼小衔接 | 从“适应小学”到重视“幼儿期”

  迄今为止,日本围绕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进行了多种层面的探讨分析,其中最受关注的当属儿童入学后为帮助其适应小学阶段学习而开展的“起跑型课程”。可以说,这些探讨分析多聚焦于如何让幼儿园儿童适应小学生活,带有浓浓的“小1对策”,即“小学一年级至上”的色彩。但另一方面,自2020年起开始实施的日本新一期《学习指导要领》以及2018年起全面实施的《幼儿园教育要领》中,却尤为强调从幼儿期到小学儿童期教育的衔接性与一贯性,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确定为“培养学习之基础能力”的关键阶段,提出了幼小衔接期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作为日本文部科学省智囊团的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此前发表的报告书指出,应将幼小衔接期的教育课程分为两大板块,一是“致力于将幼儿期学习活用于小学生活与学习的5岁幼儿课程”,又被称为“入门课程”;二是“小学入学后开展的综合型相关课程”,又被称为“起跑型课程”。具体来讲,就是真正实现幼儿园与小学的协同协作,在幼儿园阶段开展5岁幼儿的入门课程基础上,继续开展小学入学后的起跑型课程。

  吸引更多家长参与 | 构建“向社会开放的教育课程”

  “向社会开放的教育课程”是贯穿日本新一期《幼儿园教育要领》以及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的关键要素,即学校教育需要迎合社会变化,通过更好的学校教育回馈社会,同时学校教育需要协作家长、地区居民以及社会教育相关人员,集社会之力共同培养孩子。

  为此,日本政府提出要将幼儿园打造成家长、地方居民以及幼儿教育、育儿领域人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沟通交流的安心愉悦场所。具体来讲,就是在幼儿园内配备家长相互交流的场所,儿童上下学时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场所,教师办公室中构建教师与家长商谈的场所。同时,有计划地设定上下学路线,让儿童、家长以及教师能与当地居民充分接触交流。

  此外日本政府还强调,幼儿园设施将面向残障儿童,实现无障碍化,有意识地创设能够帮助儿童学会自主规避危险的相应环境,还将配备能够防止或减轻外界噪音的设施设备等。

  强化育儿援助 | 完善幼儿园的保育托管职能

  无论是临时保育还是育儿援助,都是幼儿园教育功能的延展与扩大。为了应对少子化以及家庭与社会要求的多样化,日本文部科学省开始要求幼儿园将临时保育纳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系统中,并进行整体设计与组织实施。日本文部科学省强调,幼儿园应该与家庭紧密合作,同时要协同心理与保健方面的专门人才以及在社区中富有育儿经验的人员,共同做好育儿援助工作。

  2019年10月,日本倍乐生教育综合研究所发表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幼儿园及保育所的可利用时间与2012年相比有大幅提升,呈现幼儿在园在所时间延长的趋势。具体来讲,幼儿园、保育所及认定儿童园(日本政府于2006年创设的幼保一体化新机构)的每日可利用时间分别为,国立与公立幼儿园7小时29分、私立幼儿园9小时29分、公办保育所11小时25分、私营保育所12小时2分、公办认定儿童园11小时24分、私营认定儿童园11小时50分。

  与2012年相比,幼儿园和保育所的可利用时间均有大幅提升,同时私立幼儿园的“托管保育”实施率为96.7%、平均闭园时间为傍晚5点46分。与以往相比,有残障儿童或需要特殊照管儿童的园所比例在逐年增加,此次调查结果显示,约90%的国立、公立、公办园所及70%-80%的私立和私营园所内存在残障儿童或需要特殊照管的儿童,可以说日本幼儿教育及保育机构正在招收更加多样化的儿童。

  推动“育人革命” | 全面推进幼儿教育与保育无偿化

  2019年10月1日起,日本根据内阁会议于2019年2月通过的《儿童、育儿支援法》修正案,全面落实幼儿教育与保育无偿化政策。当前,在日本利用认可保育所、幼儿园、认定儿童园的3-5岁儿童家庭以及免交居民税的0-2岁儿童贫困家庭,其保育及教育费用均全部免除。而利用认可外保育机构的儿童家庭也在享受类似无偿化待遇,日本政府以补助的形式给予援助,但会设定补助上限。

  日本加速推进幼儿教育与保育无偿化政策,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一是从2019年10月开始,日本消费税正式由8%提高至10%,人们的消费负担不断加重,该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们的育儿负担,而且有利于让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和保育惠及更多儿童。提高消费税以后,日本政府每年增加财政收入约5万亿日元,其中2万亿日元被用于以幼儿教育无偿化为重点的“育人革命”上。

  二是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减轻幼儿教育与保育负担也是缓解日本少子化问题的关键一环。同时,日本正在积极向全民福利型社会转变,为达成该目标需要给予育儿家庭一定的援助,这既是日本长期发展的需要,又迎合了日本社会当前的舆情。

  幼儿教育与保育无偿化政策落实后,并非表示幼儿教育阶段家长需要支付的费用为零。幼儿教育无偿化政策的核心是免除保育及教育费用,但无偿化的内容并不包含幼儿的饮食配餐等费用。

  需要说明的是,日本儿童的早期教育费用包括保育及教育费用、上下园交通费、食材费、园所活动费等。“无偿化”是指通过各种细则让家长需要负担的保育及教育费用几乎减免为零,而交通费、食材费、园所活动费等其他费用则按照惯例依然由家长负担。但因为儿童入所入园的早期教育费用中,保育及教育费用占比很高,因此免除了保育及教育费用后,家长需要负担的部分可以说微乎其微,从实质上来讲大大减轻了育儿负担,可谓无限接近无偿。

  (作者单位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