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孔子学院迎来了成立15周年的纪念。12月9日,“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将在湖南长沙召开,此次大会以“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主题,融汇全球的智慧为世界中文教学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2019年孔子学院迎来了成立15周年的纪念。12月9日,“国际中文教育大会”将在湖南长沙召开,此次大会以“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为主题,融汇全球的智慧为世界中文教学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中非人民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结下深厚友谊,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汉语纳入非洲国民教育体系是汉语走向世界的重要标志,也是引导海外青少年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亲近中国的有效路径。“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指出,青少年最易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语言感情,进而产生语言认同,并由语言感情、语言认同进而产生文化兴趣、文化好感,甚至产生跨文化认同。非洲各国重视青少年中文教育对推动中文学习普及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陆续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为中非世代友好持续培养生力军。
1、非洲推广中文的多维动因
海外中文教育的普及和深化需要输出国的“推力”与对象国的“拉力”共同作用,汉语纳入海外对象国国民教育体系更需要对象国的主动引进和积极配合。汉语纳入非洲国民教育体系既是中非关系平稳顺畅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代中非各领域深化合作的内在需求。
第一,政治上平等互信、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是汉语纳入非洲国民教育体系的坚实支柱。一方面,中非早已结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双方始终是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道路上值得信任的伙伴。另一方面,高层交流是中非友谊的标志性体现。
第二,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是汉语纳入非洲国民教育体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一方面,中国积极分享利用地缘和区位优势、人文和自然资源等方式实现减贫发展和推动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实践经验,大力支持非洲国家实现振兴发展和自主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非洲是“一带一路”历史和自然延伸,是重要参与方。中非共建“一带一路”为非洲实现自主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渠道,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元化的建设思路。随着双方经贸往来的深化发展,非洲各国对复合型汉语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为汉语纳入非洲国民教育体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三,根基稳固、多元互动的中非文化交流是汉语纳入非洲国民教育体系的核心动能。一方面,中非文化交流与合作始于50年代中期,绵长厚重的人文交流史,对中非人民增进了解和世代友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近年来,中非文化交流内容不断丰富,路径不断拓展。孔子学院的建立有效联通双方在文教、科技、旅游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互通,积极联动媒体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开展不同层次的合作互鉴,开设中医、职业教育等特色孔子学院,推进当地化、融入型发展,成为助推汉语纳入非洲国民教育体系的新动力。
第四,非洲民众与日俱增的学习热情是推进汉语广泛纳入的直接引力。非洲新闻网站African Argument评论指出,对于许多非洲人来说,中国已经成为“经济成功”的代名词,说汉语的能力甚至被视为获取优质工作的必备技能。赞比亚工商会钦戈拉市会长穆松达认为,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人,在全世界都有沟通优势。在乌干达,中文被当地人称为“改变前途命运的语言”。中国元素不断融入非洲民众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使中文学习成为社会新风尚,为汉语纳入各国国民教育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
2、汉语教育的非洲特色
据《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报告(2018)》统计,截至目前,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相比其他地区,非洲各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重点尤为突出、特色更加鲜明。
首先,从洲别上看,在已经和明确表示即将把汉语纳入本国国民教育体系的64个国家中共有非洲国家13个,整体而言,非洲国家纳入时间开始较早,纳入比例相对较高,发展潜力较大。
其次,从纳入形式上看,在尝试纳入的初期,13个国家中有10个国家采用将汉语纳入选修课程的形式进行试点。2012年喀麦隆喀马鲁瓦大学14位汉语专业本科生顺利毕业,使喀麦隆成为首个将汉语列入专业必修课的非洲国家。
再次,从纳入层次上看,与欧美国家优先在高等教育阶段引进中文课程不同,大部分非洲国家首选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中学阶段引入,而后逐渐延伸至其他教育阶段。选用此种方式,一方面反映出非洲地区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的中文教育,积极为培养中文基础扎实、知识广博的专业人才固本强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现阶段非洲中文教育基础薄弱、条件艰苦、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
3、中非友好的接力棒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王家瑞在第三届中非青年大联欢开幕式上指出,“中非合作发展前景广阔,青年一代重任在肩。中非青年要传承好中非友好的接力棒,当好中非合作发展的生力军”。推进汉语纳入非洲各国国民教育体系是培养新生代中非友好交流使者和青年领军人才的必由之路。
首先,孔子学院是非洲中文教育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自2004年非洲第一家孔子学院在南非建立,截至2019年9月,已在46国建立孔子学院61所,孔子课堂44个。2018年上半年坦桑尼亚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考生人数达到976人,已接近2017年全年的总人数;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成立14年来,学校注册学员从建院初期每学期的20多人发展到500多人,累计注册学生15000多名。孔子学院/课堂全力协助非洲各国构建中文教育网络,推动汉语纳入各国国民教育体系,助力中文教育在非洲实现“全覆盖”。
其次,汉语纳入非洲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蓝图逐渐实现。2004年突尼斯成为首个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非洲国家,此后埃及、津巴布韦、毛里求斯、南非、肯尼亚、加蓬、尼日利亚、喀麦隆、坦桑尼亚、赞比亚、佛得角、乌干达等12个国家陆续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南非从2016年起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汉语教学试点在部分中小学顺利启动;2019年乌干达政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选出了35所教授汉语的中学;到2020年肯尼亚所有学校都将正式教授汉语。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非洲的汉语纳入事业已初步形成了“纵贯南北、横连东西,沿海-内陆联动”的总体格局。
4、借力科技推进智能中文教育
为有效保障汉语在非洲各国的平稳纳入,适应纳入进程深入发展带来的新现象和新趋势,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作用,有效利用孔子学院的平台优势,以科技发展为依托,明确汉语纳入非洲国民教育体系的发展路径,夯实非洲中文教育基础,创新探索推进汉语在非洲实现“全阶段”纳入的有效方略。
首先,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引才政策,实现科学引流。一方面,要积极促进中文教育在非洲高等教育阶段的普及,推动中文相关课程进入高校,加大中文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和力度,集中培养一批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科建设的职业化人才,为非洲中文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自身优势,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和引导优质汉语师资向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流动,实现专业人才对基础教育的反哺,保证和推进基础教育阶段中文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力非洲中文教育在正向闭环中实现良性循环。
其次,应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提升非洲中文教育的整体水平。孔子学院/课堂作为语言和文化传播的实体平台,一方面应科学规划、统筹建设,完善非洲孔子学院的整体布局,推动教育资源的整合及合理分配。一是充分发挥成熟孔子学院的带动作用,扩大影响辐射面,形成“榜样带动、全面开花”的发展格局;二是大力建设特色孔子学院,积极吸纳多元主体合作共建,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培养,形成机制优化、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中文教育网络。另一方面应科学辨析和合理满足所在地中文教育需求,适应非洲不同国家和地区中文教育的愿景和规划,与中文教育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携手共建示范基地,汇聚人才、产出成果,保证汉语的平稳纳入;协助处于中文教育建设初期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构建起科学完善的中文教育体系,为汉语纳入开拓发展空间;邀请尚未开始中文教育的国家和地区共享语言红利,实现“定点破冰”,为汉语纳入事业发掘潜力。
再次,应以援助项目为依托,借力科技发展,推进智能中文教育建设。喀麦隆国家中教部汉语总督学杜迪表示,“喀麦隆是非洲汉语教学的先行者,目前有160多所学校开展汉语教学,有2万多名汉语学习者以及180多名本土汉语教师。喀麦隆在充分利用有限信息条件和资源,探索适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形成经验并复制推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与 在中文教育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在适应中文学习者低龄化发展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取得良好的实践成效,逐渐成为有效解决中文教育面临的时空局限、教育资源不均等现实问题的最优选项,为汉语纳入事业拓宽发展视野,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实现路径。
面对时代新命题,应全面助力汉语纳入非洲各国国民教育体系,“从语言入手,用文化交融,以心灵沟通”,协助非洲构建起“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相辅相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得益彰”的多层次、立体化中文教育体系,为中非世代友好持续培养新生力量,让青年引领中非关系走向未来,在大有可为的事业中大有作为。
(作者:李宝贵,系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孔子学院研究中心主任;庄瑶瑶系辽宁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本文系孔子学院建设和汉语国际教育2018年度课题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的孔子学院转型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CI02A〕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