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来,关于美国高校的热点新闻连绵不断,先是名校入学舞弊案引发巨大轰动,后有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篮球锦标赛受到全球体育媒体的关注。
图片说明: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篮球锦标赛决赛受到全美观众乃至世界的关注。
近段时间来,关于美国高校的热点新闻连绵不断,先是名校入学舞弊案引发巨大轰动,后有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篮球锦标赛受到全球体育媒体的关注。这两个看上去不相干的新闻,却拥有同一个核心主题——体育在美国大学的重要性,这也是许多留学生申请美国院校时常忽略的一点。作为美国大学衡量学生的一杆“秤”,拥有体育特长很有可能是成功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重要一击。
一张名片
在美国高校入学舞弊丑闻中,许多经济实力雄厚的家长通过伪造子女体育特长、贿赂运动队教练等方法将孩子送入名校,不由让人对美国体育特长生的巨大优势感到惊讶。有不少社会调查都显示,在美国最让人引以为傲的职业就是运动员,这一点也在美国大学文化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运动队可以说是美国校园文化的一张名片,不仅为母校争光,也是学校和校友以及社会之间的重要纽带。学校运动队实力强劲,除了吸引优秀生源,还能引来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大笔捐款。如果在中国大学最受尊重的是“学霸”,那么在美国大学最出风头的则是“体育明星”。如高尔夫选手泰格·伍兹就是凭借体育特长成为斯坦福的学生,在他的传记中就有这样一句话:“有一件事情是非常清楚的:泰格·伍兹或许需要斯坦福大学,但斯坦福无疑更需要泰格·伍兹。”
双重压力
正因美国高校对发展体育尤为重视,中国留学生在申请美国大学时,也应在简历中突出体育特长作为亮点。但想要真正通过体育特长赢得申请上的优势却并不简单,原因有三:
首先,美国大学的体育普遍非常强。以众所周知的顶级名校斯坦福大学为例,如果把斯坦福视为一个国家的话,在奥运奖牌榜上可以稳稳地位列前十,许多大学生运动员的专业素质和世界顶级的职业运动员难分伯仲。
其次,美国大学中的学生运动员和中国的“体育特长生”有本质上的差别。学生运动员仍然要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教授不会因为学生参加运动队活动而降低学业要求,因此成绩仍然是申请美国大学时最坚实的保障。
最后,美国大学在发展体育项目上各有侧重。如橄榄球传统强校有阿拉巴马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圣母大学、南加州大学等,高尔夫球著名的包括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篮球特别出色有杜克大学、亚利桑那大学等。因此在申请时需要做好功课,明确目标大学中有哪些运动队、是否招募新队员、标准是什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让自己的特长发挥作用。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如果以体育特长进入顶级的研究型大学,很可能受到来自课堂和运动队的双重压力。一名曾经加入大学水上项目的博士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即使在实验室里熬到深夜,第二天也要5点起来训练,周末也没有休息的时间,很快就觉得吃不消了。”今年三月,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奥运会自行车场地赛银牌得主凯莉·卡特林在校园内的宿舍里自杀离世,很多人猜测是因为繁重的学业和专业训练的双重压力以及在训练比赛中受伤对她造成巨大影响。
多样选择
在美国,许多家长会让孩子从小就开始体育运动、音乐艺术方面的长期磨炼。成功将家中两个孩子送进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塞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便着力培养他们在运动(尤其是网球)方面的爱好,“之后将他们在高中参加网球比赛所获的奖项和剪辑好的视频作为辅助资料发给学校”。在塞西看来,培养孩子在体育方面的爱好,对学习也是一大助力。“在网球运动中,他们需要时刻保持专注,这样的训练对他们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十分有帮助。两个孩子学习成绩出色与运动带给他们的阳光心态和自信心密不可分。”虽然塞西的两个孩子并不是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进入大学,但入校后他们也成功代表学校的网球俱乐部出战大学俱乐部联赛。
赵先生的孩子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虽然并非音乐专业,但却拥有当地的钢琴教师资格。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周围很多培养孩子特长的家长并不会只限于“小时候学这学那,中学以后课业重了就放弃”,而是坚持让孩子一直学下去,让兴趣达到一个相对专业的水平。“这不只是说为了上学而完善的一项‘硬指标’,更是让孩子在必修课业外,能拥有广阔的眼界。”他表示,学音乐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更能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对学生某项特长的要求并非纯粹的发达国家行为,而是由各个高校的教育观决定的,学校会判断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什么事迹或活动可以体现出学生健全的人格特征,从而决定是否予以录取。“特长等重要录取指标也是高校的个体行为,形成一个多样性的存在,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储朝晖说,目前中国教育体系一个问题是评价学生的标准过于单一,评价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全民走向某种单一的评判标准,一味追求考试分数,忽视其他方面。“如果高校能掌控录取标准,势必会形成多样化评判体系,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对多’的关系。”换言之,学生只要根据自身优势,从事自己热爱的事情,未来很大程度上可以得到高校青睐,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储朝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当学生能够自主决定想做什么的时候,他们是高效并且快乐的。这也可以合理解释,为什么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有些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可以在某些领域取得成年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在美国,学生之间的差别很大,比如在数学方面,即使学校没有硬性要求,有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能取得出色成绩,完全是兴趣使然。”
储朝晖表示,多面发展并不代表学生一定在各个领域都完美,但对于中国,或者说对于高校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多样化发展达到高校和学生都能自主化、个性化,这样才能整体提高中国的教育水平。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王婉迪 环球时报记者 彭泽锋 邢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