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科学素养已经成为未来人才必备素养。各国也加大力度开展科学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适应未来发展?本期,我们看看各国如何设置科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又有哪些侧重。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科学素养已经成为未来人才必备素养。各国也加大力度开展科学教育,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适应未来发展?本期,我们看看各国如何设置科学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又有哪些侧重。
美国
重视自然科学
解决问题是关键
美国的公立小学一般从三年级以后,就有了科学课。美国为中小学生所开设的科学课主要侧重于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其中,地理和地质知识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方式上,这些知识由学科教师用文字和图示进行讲解,并要求学生通过绘图、填空、记忆、考试等方式,学会并完全掌握。而美国教师,也会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严谨的实证科学思维方式。美国小学生会在科学课堂上,通过学习掌握科学方法的四个步骤: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做实验和数据记录、回答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参与到简单的实验活动中。例如,教师会教学生通过使用酸溶液清洗弄脏的硬币,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填空做题,确认上述四个步骤的准确顺序。
同时,美国科学教育不仅希望学生能够认识自然、了解科学,形成严谨的思维方式,更以解决问题为教学目标。在美国小学的中高年级,学校会在学生了解基本地质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学习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有效开展防灾减灾和自我保护。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还具有“本土化”教学这一特点,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关注社会,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的根本。例如,在一本美国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目:请学生在家庭所居住的镇,依靠某一条河流作为饮用水源,画出一条受污染的河流里可能有哪些废弃污染物,如电池、漂白剂或杀虫剂空瓶等,用来和干净的河流中水禽和鱼类的快乐生活做对比。这种视觉化的教学最后导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的认识,和对身边的环境污染的关注及防范,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英国
四次修订课标 不断更新渐完善
英国是最早以科技走上发展之路的国家,因此他们一向注重科学教育的发展。英国开设科学教育也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7世纪,英国在中等学校中就出现了自然科学的思想。1905年,英国公立小学中曾出现一门观察与自然研究课程,这是英国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为了使科学教育更具体系、更完善,英国曾于1985、1988、1989和2000年4次修订科学教育政策和课程要求,使其能够跟上科技的更新和发展速度。1985年,英国教育和科学部在颁发的《5~16岁科学教育的政策性报告》中指出:政府要求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逐年全面地接受科学教育。1988年,英国颁布的新法令《全国学校课程》要求,所有公立学校必须开设十门课程,将科学和英语、数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作为中小学核心课程。法令中还要求,所有5~16岁儿童都必须接受科学教育。1989年,英国教育和科学部颁布《英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育应该承担的六项任务,即使学生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建立科学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科学教育对个人发展的贡献、理解科学对社会的贡献和认识科学知识的本质。而到了2000年,英国又再次颁布了新的科学课程标准,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和接受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能力。
此外,英国科学教师队伍素质普遍较高,英国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师实施任职资格教育,已经获得科学技术相关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的人员,必须还要接受一年的职前培训,才能担任科学教师,这种良好的制度为英国构建了专业结构合理的科学教师队伍。
(文/现代教育报记者 苏珊 综合编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