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一份关于综合推进教育改革、立足国际视野反思日本教育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从国际视角出发,客观呈现了日本教育的“强项”与“弱项”。
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一份关于综合推进教育改革、立足国际视野反思日本教育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从国际视角出发,客观呈现了日本教育的“强项”与“弱项”。
“全人型教育”促进德育
报告显示,日本教育“强项”是“全人型教育”。与欧美国家的教师职责仅专注于课堂教学不同,日本教师的职责涵盖了学科教学、学生指导和课外文体活动指导等,可谓“一条龙”服务于学生教育。例如,一些国家是由教师以外的专职人员负责学校配餐、教室扫除等,在日本,却是由教师监督全体学生完成。并且,日本学校广泛开展教师主导下的户外实践、研学旅行、学校节日活动等,学校教育承担起学生道德的培养工作。
学生放学后和周末的文体活动中,其他国家会由专门的体育俱乐部负责,在日本却形成了由教师负责开展的以学校为核心的俱乐部活动,这在世界上是十分独特的。
除此之外,日本教师也会参与学生上学路段的安全保障等。上述种种利于全面均衡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全人型教育”也被称为“日本型教育”。
“教学研究”传播世界
日本教育的“强项”,还有一个是历史悠久的“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在日语中的表达为“授业研究”。这是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民间发起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后来逐渐发展为有组织的、有政府认可和支持的教研活动。基本形式是通过自由参观学校的公开教学,观摩者对教学过程中注意到的问题开展共同研讨,并对学校、教师和班级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建议。教学研究活动的参与者既有大学教师,也有中小学教师以及教师培训机构的学者、管理者等。
教学研究的范畴涉及课程开发、教材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学生问题研究、评价研究等。作为日本高水平教育教学的“秘诀”,教学研究至今已传播到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在日本被认为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模式实际上恰恰是支撑起高水平教育的关键因素。
全职责的教师亟须“减负”
另一方面,“强项”也有可能转化为“弱项”。最为明显的就是日本造就了当今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教师群体。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发布的面向34个国家和地区初中教师的“第二次教师教学国际调查”数据,日本教师每周工作的时间最长,他们在会议和备课等多个项目上的费时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其中,日本教师用于课外活动的时间长度尤为突出,在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上花费的时间约为每周8个小时,远远超过经合组织平均水平(2个小时)。日本文部科学省今年4月发布的“2016年度日本教师工作实况调查”结果显示,每周工作时间60个小时以上、加班时间20个小时以上、超过了日本“过劳死”警报线的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比例分别高达57.7%和33.5%。
为了确保教育行业的吸引力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日本必须解决教师工作时间过长、负担过重的问题。对此,报告指出,今后需要进一步有效推进“团队学校”建设,通过吸纳心理专员、信息技术专员、营养护理专员、课余文体活动专员等校外人才作为校内正式在编人员,与教师相互协作、各有分工,一同致力于学校教育。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当地社区之间的协作关系,共同为教师的和谐工作生态与学校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保驾护航。
家庭教育费用负担偏高
从国际视角出发,浮现的日本教育另一“弱项”就是日本家庭教育费用负担过高的问题。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日本学生的人均教育总支出(含公共支出与家庭负担)偏高。因为日本政府的公共教育支出偏低,日本家庭的教育费用负担更高。
具体来讲,日本学生的人均教育支出(公共财政支出与自费负担的合计)相对较高。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学生自初等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的年人均总教育支出为10646美元,高于经合组织平均水平9487美元。而日本政府面向教育机构的公共财政支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较小。经合组织面向初等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之前的中等后教育的公共支出平均比例为3.9%。日本的这一比例仅为2.9%。同时,面向各领域的一般性政府总支出中公共教育支出比例偏低。2011年,日本的公共教育支出总额仅占政府总支出的9.1%,远远低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12.9%),按教育公共支出比例从高到低排列,日本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的排名为倒数第二。在日本,学生的教育支出多由家庭负担。
报告指出,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于2015年开展的“第15次生育动向基本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日本家庭并没有养育理想数量的儿童,其主要原因在于育儿和教育费用负担过重,并且最重的负担是大学、短期大学、专门学校等高等教育领域的教育。
虽然当前日本国家和地方政府均存在财政困难的问题,但也不能因此对家庭教育费用负担过高的问题置之不理。报告强调,减轻家庭教育费用负担不仅仅是一项教育政策,更是解决少子化对策的重要一环,今后日本政府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作者李冬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