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日本就感受到了新媒体对读书的冲击,电视、视频和网络等信息媒体的发展与普及使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幼儿期应该开始培养的读书习惯难以形成,“远离读书”的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课题。

  十几年前,日本就感受到了新媒体对读书的冲击,电视、视频和网络等信息媒体的发展与普及使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幼儿期应该开始培养的读书习惯难以形成,“远离读书”的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课题。

  让孩子读书是法律

  日本的“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在2002年对中小学生的读书情况做了一个调查,结果表明,一个月的平均读书册数,小学生是7.5册,初中生是2.5册,高中生是1.5册。一本书都不读的学生,小学生有9%,中学生有33%,高中生有56%。也就是说,中学以后的读书量明显在减少。为此,日本从政府到社会都深感促使孩子读书迫在眉睫,于是开始更加重视为孩子们开展各种读书活动。

  通过议员立案,在2001年12月,日本颁布了《促进孩子读书活动的相关法律》,其中规定,4月23日为“孩子读书日”,这里的“孩子”指的是18岁以下的儿童和学生。配合法律,紧接着又制定和实施有关孩子读书活动的基本规划,明确了国家和地方,以及承办读书活动的民间团体、孩子父母要各负其责。

  日本的“读给你听”活动

  我的儿子和女儿都是从小学开始在日本上学,我是媒体出身,所以对孩子在日本的基础教育一直持续用客观的视角去观察、跟踪和记录。

  儿子在国立小学读六年级的时候,学校有一个特殊活动,就是利用午餐后到下午上课之间的20分钟听书,由志愿者妈妈读书,在日本叫“读给你听”。国际班学生普遍日语水平低于本地学生,这样的活动可以学日语,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有海外背景的孩子们能够补习本地孩子从幼儿期开始通过读书获得的感知和认识。女儿在东京的公立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天早上到校后的20分钟是“读给你听”时间,这是图书馆和书店管理员的志愿者活动,且通常在孩子放学以后的时间组织小小读书会,吸引附近的孩子们对阅读产生兴趣。我也带去过一些中国的图画书,做读书志愿者,给孩子们用日语讲中国故事。

  不同年龄有不同的书单

  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书单,各地教委制定幼儿、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等的必读书单,发行“打开心扉56本书”等主题的小册子,通过学校发到学生手里。这些书在学校图书馆、居住地区的图书馆等都可以方便借阅,每个公交车站附近也不止一家书店。

  儿子喜欢漫画,在中国看过所有译成中文的日本漫画书。但到了日本以后发现,他居然不知道一年级小学生用于比喻的漫画人物。于是,他开始从一年级孩子的流行书补习阅读。记得他是从初中才开始读日文小说的,但日本孩子实际是从小学三四年级就开始完全读文字书了。

  女儿在公立小学的时候,学生都有学校图书馆借书卡,每周规定了各年级的轮流借书日。公立小学都是本地孩子,没有儿子所在国立小学那种针对国际生的日语学习条件,但女儿对借书很热心,放学以后几乎都会去图书馆,直到6点静校。后来女儿还做了图书委员,在学校开展读书季活动时,自制宣传海报,并亲手把宣传单发到所有学生手里。

  儿子和女儿经历的读书环境并非颁布促进孩子读书的法律之后才形成,我也完全没有感觉孩子读书因新媒体的冲击而减少,反而是他们到日本之后,读书机会更多了。

  政府推动孩子读书的措施

  在日本,倡导孩子读书没有停留在一句口号上,相当于中国教育部的日本文部省从2004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孩子读书的具体措施,从针对家庭、居住地和学校,到建设和充实读书条件,增加图书馆藏书购置费等。

  在家庭教育方面,制作和颁发《新家庭教育手册》,为幼儿和中小学生父母讲述“读给你听”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孩子父母提供学习教育的机会。学校定期发来地区教委的《教育报》,通过学生转交给家长阅读。每期《教育报》都有促进读书的相关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形成了学校、居住区、家庭一体化的促进读书环境。

  (作者谭琦系东京外国语学院讲师)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