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帕森斯在波斯顿中学设立职业指导到现在,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已经走过百年历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体系与职业生涯教育实施方案。

  从帕森斯在波斯顿中学设立职业指导到现在,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已经走过百年历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体系与职业生涯教育实施方案。

  职业生涯教育宜早不宜迟

  职业发展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人们的职业态度和要求等并不是到面临就业时才有的,而是在童年时期就产生了萌芽,并随着年龄、资历和教育等因素的变化,逐渐形成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美国将职业生涯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并渗透于学校1-12年级的教育计划中,目的是通过职业生涯教育为学生接触各种职业提供机会,从而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阶段是职业了解阶段(1-6年级)。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职业认识,通过教学等途径,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职业观念,加深对职业的认识,扩大对职业的了解。

  第二阶段是职业探索阶段(7-10年级)。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职业探索熟悉职业分类,并作出尝试性选择。

  第三阶段是职业抉择阶段(10-12年级)。在这一阶段,学生应对自己的职业有一定的方向,集中探索选定的目标职业。

  职业生涯教育不能局限于某一教育阶段,而应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渗透于教育体系的各个层面,基础教育阶段尤为重要,宜早不宜迟。

  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

  社会对职业生涯教育目的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认为职业生涯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为了满足学生当前的就业需求,“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是职业生涯教育的最终目的。20世纪末美国的School to Work Transition项目(简称STW)也是以培养学生工作需求为目标的,但是到21世纪初,STW在学校实施中出现许多问题,受到严峻的挑战。随后,School to Career Transition理念(简称STC)出现,将职业生涯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致力于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多种选择,建立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顺利对接。

  在STC理念的影响下,美国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局限于学生当下的需求,而是提供职业生涯探索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业成绩、获得就业技能,为继续教育和终身发展打基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目标:

  通过设定一系列的标准和评估手段,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掌握职业技能;

  促进学生在中学毕业后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顺利转换;

  帮助学生为成功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学校教育不仅是培养某一职业岗位的“劳动工具”,而且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学校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个体,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未来发展,不能等到面临职业选择时才开始培养职业规划能力。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专业技能,关注个体的学习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帮助其充分了解职业世界、认识自己,作出个性化生涯选择。

  “请进来”与“走出去”

  职业生涯教育关乎每个人的一生,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实现。美国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方式除了在课堂进行教学外,还会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整合学校、家庭、企业、社区等多方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场所切身体验。

  美国的一些中学设有“职业日”和“带孩子上班日”。“职业日”就是请各行各业的人士到学校给学生介绍各自的工作,让学生了解各个行业具体都是怎么工作和发展的,了解真实的职场生活。“带孩子上班日”就是由父母带孩子上班,让孩子接受多样化的生涯教育,促进学生的真实体验。

  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走进实际工作环境的机会,帮助其探索和认识职业世界,将职业生涯教育中所学到的知识、技术和就业技能应用于现实工作中。

  职业生涯教育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新高考的到来对学生职业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探索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方向,让学生亲身参与职业活动,充分发挥习得的职业技能,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王辉单位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