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我随浙江省第一期中小学名校长国家公派海外研修团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进行整3个月的访学。访学归来近半年,时时想起的是新加坡对学校、校长、教师的评价机制,可谓务实有效。

  2017年9月,我随浙江省第一期中小学名校长国家公派海外研修团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进行整3个月的访学。访学归来近半年,时时想起的是新加坡对学校、校长、教师的评价机制,可谓务实有效。

  一、清晰明了的成长路径:教学、领导、高级专业三个不重叠的通道

  第一条是教学通道:努力成为教学能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善于进课堂、擅长和学生交流的那一部分教师。这部分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不断努力,成为高级教师。高级教师要负责指导学校新手教师的教学工作,主持学校的教研活动。成绩卓著的可以成为特级教师,特级教师不再兼任一所学校的教学任务,工作任务是辅导校群甚至全国教师的教学活动。杰出的特级教师会被评为首席特级教师。

  第二条路径通往管理岗位——领导通道:有管理潜能的教师会走上这样的发展道路,学科主任—部主任—副校长—校长—校群督导—副司长—司长,一直通往教育部。如果选择这个通道成长,将会有机会被擢升为校长,但是不会成为特级教师了。校长重点在于管理学校和协调社区资源,而不在于课堂与学科教学。校长会进行课程管理特别是规划学校的课程辅助活动,类似于我们的拓展性课程,但校长不再具体执教一门学科。

  第三条发展路径为高级专业通道:新加坡有一部分教师受聘于教育部或教育研究机构,从一级高级专家开始,逐级提升往二级高级专家、三级高级专家、四级高级专家、首席高级专家成长。这一部分教师往往是高学历的研究型人才。

  教师入职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性,结合自身的潜能,规划自己的成长路径。这很好地调动了教师的自主能动性。

  二、特色鲜明的“评教”机制:客观绩效考核与主观的潜能评估相结合

  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师,每年初都要做好一年的工作和发展计划。上一级主管会和教师一一讨论计划方案,对于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发展性提出意见建议。校长找副校长讨论,副校长找部主任讨论,主任找教师讨论……到年中,会有一次检查,又是这样一对一的谈话交流。

  最大张旗鼓的是每年末的绩效考核。逐级管理,依级评价。每一位教师都会认真填写各种考核表并完成一份总结,因为年终考核的结果是与他们奖金直接挂钩的。没有平均奖这一说,每个上级对下属的考核都是真刀真枪真家伙,不糊弄不徇私,因为他还将接受上级的考核。对下属管理不力,是要负责的。教师考核分为A、B、C、D、E5个等级,按级发放奖金。一旦考核定为E,将面临解聘。新加坡除了绩效考核外,45岁以下的教职员工还有“发展潜能评价”。每年末的考核,上级都要对45岁以下的年轻下级作出这样的评价:他是否适合现在的工作?未来最好往哪个方向发展?预估该教师适合往哪个方向发展、能达到哪个阶段……同时,校长要为有领导潜能的教师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搭建成长的平台。

  新加坡教师不需要自己去申报职称,只要努力达到上一个级别的相关条件与要求,那么就可以自动晋升,薪资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各个教师级别没有比例限制,教师想晋升级别,只要自己努力去达到标准就行。这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发展的内驱力,教师职业发展和工作热情都很高。

  三、彻底全面的“卓越学校管理模式”评估:既评价学校的发展也评估校长的成绩

  新加坡最近几年来致力于推进“卓越学校管理模式”,提出“每一所学校都是好学校”。学校的发展性评估有两种方式相结合:自我评估与教育部委派的第三方评估。

  自我评估是基于确保学校正确持续发展,由学校自主对照卓越学校管理模式指标开展的自查式评估。

  而教育部委派的第三方评估是对一所学校全方位的评估,一般5年评估一次。教育部根据学校的报告,委任由评估处官员、督导、他校校长和部门主任以及其他机构专家成员组成的评估组,通过查阅学校自我评估报告、评估组网上评估、进驻学校现场评估,写出报告递交教育部。驻校的现场评估至少3天,会召开学校各个层面的负责人及各个层面人士的面谈(领导、教师、职员、校董、学生家长、学生及学校合作伙伴与供应商),找到自评报告中提及的所有佐证材料。

  为了保持廉洁公正,评估组任何活动不让学校派人陪同,不在学校用餐(甚至自带便当)。评估组成员事前要申报个人相关详细信息,如“子女就读学校”“家庭住址”等,以便人员安排尽可能做到回避性原则。南洋理工大学教师陈文莉介绍了她参与的一次评估,评估组在一所学校驻扎了整整12天,而后花了1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报告。

  “评估是为了发展”,这是新加坡人的口头禅。学校评估,同时也评估了校长。因为,新加坡校长是5年任职一届。任职初,做好5年发展规划,评估时看学校5年来的发展变化。新加坡是校长轮岗制,校长们在全新加坡范围内轮岗。我们走访的一所邻里学校启化小学的校长刚从新加坡名校南洋小学轮岗过来。看着她满腔热情地热爱着启化小学,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当然也有个别从名校到普通学校不适应而离职的校长,新加坡人认为个别现象不足以影响大方向“每一所学校都是好学校”。

  (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俞国娣)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