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把目光投向芬兰初中课表时,一门课引起我的好奇,它就是家庭经济课。这是什么课?学做家务的课?学经济学的课?初中就学经济学了?待我真正了解这门课后,不禁为芬兰教育叫好。

  当我把目光投向芬兰初中课表时,一门课引起我的好奇,它就是家庭经济课。这是什么课?学做家务的课?学经济学的课?初中就学经济学了?待我真正了解这门课后,不禁为芬兰教育叫好。

  家庭经济课的“三大主题”

  我在参观一所初中时,芬兰教师向我解释说:“这门课跟经济学没有关系,它是一门生活教育课。我们会从做饭、做家务、家庭理财这三方面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并能够生活得经济适用,让生活环境可持续化。”简而言之,这门课就是让孩子学习好好生活的技能。

  第一项技能是“会做饭”,分烹饪和烘焙两类。学生不仅要学食物烹饪、烘焙的知识和技能,如准备食材、读懂食谱、识别食物的营养成分、使用烤箱做饭等;还要学饮食文化,如食品安全、食物链、饮食文化与宗教等;以及如何正确地摆放餐具、餐巾纸和杯子等。在实践操作中,逐渐学习食物知识和饮食文化。

  第二项生活技能则是“做家务”。家庭经济学课可不仅仅是教会小孩做家务,更是通过家务让学生养成可持续的生活习惯。14岁的米兰娜在这门课的熏陶下,养成了及时清理厨具的习惯,会自己用洗碗机洗刷一家人的餐具,还知道怎样手洗餐具最节约用水;也具备了环保意识,懂得珍惜食物、垃圾分类;同时,还能读懂衣服上面的洗涤说明,更有效地使用洗衣机。

  如果说前两项技能显得有点“家长里短、婆婆妈妈”,那第三项技能可谓用意深远:通过这些深度参与的家务活动,让孩子全面了解家庭消费的结构,如何用有限的金钱,规划、分配、安排家庭生活,让孩子从小具有消费意识和理财能力,从而培养孩子的“财商”。

  “厨房教室”里的家庭经济课

  芬兰初中才开设家庭经济课,七年级是必修课,八九年级为选修课。通常,七年级每周两节课连上,共两个小时,且是上午的第一、二节课。我们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芬兰学生一大早来学校,不学习,先做饭。课堂做的饭菜,就是自己的午餐。

  做饭是个技术活,但是需要理论指导,任课老师会花15~20分钟跟学生一起读懂食谱、分享注意事项。如果你以为这门课只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如何做饭、购物和理财,那就大错特错了。它真的让学生到厨房,拿起锅碗瓢盆,对着食谱,开火做饭。

  为了给学生提供“家庭经济课”学习的真实环境,芬兰每所学校都配有“厨房教室”,一般是两间,一间厨房有6个灶台。米兰娜告诉我:“我们班一共22个学生,被分成6组,我们三四个人共享一个灶台,一起做饭。一间教室刚好够一个班级用。”

  家庭经济课,非常准确地阐释了芬兰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坚持让学生在体验式场景中学习抽象的理论概念,让学生真正“做中学”。

  学生在各种实践中深度学习

  芬兰学生不是只负责读书,他们还要深度参与到家庭生活、社会公民生活中去,活动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交互的场域内。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家庭的深度参与,学生如何在学校完成这样一个“家庭经济课”。

  首先,学生作为家庭成员,通过学习家庭经济课,能自我照顾、分担家务、还懂得照顾其他人。这门课与我们强调的“要有照顾他人的意图、心意”不同,它更偏重于训练学生照顾他人的技能,比如有能力为家人做一顿饭、做一个蛋糕庆祝爸爸生日等等,让孩子真正成为家庭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其次,学生作为学校集体生活的一员,在互动情境下,能与他人分工和合作;能批判性地处理信息,并能计划、组织、操作、管理自己手上的资源。当我看到男生从小戴上围裙,挥舞铲刀,炒菜煮饭,烘焙点心,就真的理解芬兰男女平等的社会观念,让男人分担家务,真的是从小做起。当每个家庭内部做到男女平等,整个国家才能真正实现男女社会地位的平等。

  最后,学生作为家庭消费者,从初中开始认识一个家庭的收入、预算和支出,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金钱、有理财储蓄的能力。同时,如何用适当的钱购买物美价廉的物品,才能让生活可持续发展,真是一门相当实用的课程。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