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日本修订了《学校教育法》部分内容,将开展实践型职业教育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法律层面的确认。从2019年4月1日起,以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将被正式纳入日本大学制度。

553393_zhangp_1507777682626_bjpg/></p><p ><span style=日本新型职业大学的课程体系突出生产与服务技能的培养。 CFP 供图

  今年,日本修订了《学校教育法》部分内容,将开展实践型职业教育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进行了法律层面的确认。从2019年4月1日起,以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为目标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将被正式纳入日本大学制度。届时,被命名为“专业大学”和“专业短期大学”的新机构也将正式开学。这是自1964年日本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纳入短期大学以来的又一次大学制度的划时代变革。

  改革从何而来

  在日本现有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大学、短期大学、专门学校等均在开展职业教育,但日本为何要在大学制度中新设开展实践型职业教育的新型机构呢?这背后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的考虑。

  首先,日本传统终身雇佣制的瓦解将实践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职能转向学校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制造业技术与技能发展为重点而相关人才又十分紧缺的时代背景中,日本企业争相占有人力资源,开始采用终身雇佣制来留住人才,并且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展企业内训练。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通过企业内教育训练形成。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第三产业发展迅猛、信息化加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朝着高端化、流动化发展,终身雇佣制开始瓦解,企业内教育的价值也随之淡化,来即能战的“战斗力”成为企业劳动雇佣的口号。以往由企业承担的实践培养开始转向学校教育,开展实践型职业教育成为日本教育界急需回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大课题。

  其次,日本高等教育机构很难承担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培养重任。日本的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门学校这四类均有开展职业教育的机构,4年学制的大学培养目标为教育与研究,重点聚焦学术研究,职业教育仅作为其次要功能;2-3年学制的短期大学以培养职业和实际生活所需能力为主要目的,主要学科领域为家政类、人文类和教育类;实施五年一贯制的高等专门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科领域为工业、商船和电波;学制两年以上的专门学校以培养职业或实际生活所需能力、提高教养为目的,学科几乎涵盖所有职业领域。2013年,日本专门学校入学者中绝大多数是高校毕业生,这反映了高等教育机构毕业生在职业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2014年,隶属安倍内阁的日本教育再生实行会议发表“关于今后学制”的第五次政策建议中首次提出确立“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议,自此以来,日本政府便开始了相关的制度改革。经过近两年的探讨审议,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布了“培养高水平专门职业人才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制度化改革”报告书。

  该报告指出了现有机构在开展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大学仅开展作为辅助的职业教育,聚焦的只是“学术”。职业教育的定位、意义并不明确,没有充分开展实践型职业教育,更没有形成相应的体制。短期大学无论是学制年限还是专业种类,均无法应对社会对人才高端化的要求。高等专门学校规模过小、专业过窄,无法帮助毕业生充分衔接社会。以技能教育为优势的专门学校,虽然在制度方面拥有很高的自由度,但质量却存在问题,学校规模太小,教师队伍、设施设备相关标准太低,学校之间差异很大等,很难全面承担高端职业人才培养的重任。

  因此,报告认为,为了开展高水平的“实践型职业教育”,必须有更高层次、更加规范的教育机构来担此重任。日本提出,需要在大学制度中为开展高水平实践型职业教育的新机构设立一席之地。

  聚焦实践型专业人才

  为确保毕业生学习成果国际国内的通用性,日本将新机构定位为与大学平起平坐、授予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新机构的名称为“专业大学”或“专业短期大学”,目标是“培养高质量职业人才”,即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中兼具高水平实践力与丰富创造力的专业人才。

  新机构的目标是培养实践型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同时作为大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也是一种开展理论衔接实践的“研究型”机构,“研究”也包含在新机构的教学内容中。但需要注意的是,新机构开展的研究是在实际职业与社会中作为支撑实践的“实践型理论”,而并非是一味探究学术本身的研究。

  新机构在学制方面与现有大学、短期大学基本相同,设置者为国家、地方政府及学校法人,批准者为文部科学大臣。国家根据设置基准给予相应资助。通过学位证明括号中的“职业”标记,明确该毕业生所接受的是基于职业实践知识的综合型培养。为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新机构将与大学一样,开展自我评价,公开毕业生的社会评价、学生的教学评价等教育信息,在此基础上接受来自产业界等外部的第三者评价。

  新机构的企业参与是核心要素。课程体系突出生产与服务的一线技能与实践力的培养,教育课程编制要有产业界参与,重视实习、演习、实验等;师资以具备企业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实战型”教师为核心,侧重教育指导能力而非学术研究,要求师资团队中至少配备约40%的实战型教师,同时要确保约20%的教师具备一定研究能力,能够指导研究活动;招生对象广泛,高中毕业生和社会人士均可入学,在具体的招生选拔中,将基于推进实践性职业教育的理念,积极认定考生的实务经验、职业资格、技能测试成绩等,多尺度综合评价考生的积极性、能力与适应性;为方便在职社会人士的深造学习,采用模块化学位课程,可以短期分散学习、充分运用夜间课程或是每周几个白天的分段课程等积累学分,取得学位。

  新型实践有待检验

  日本政府在新设职业教育机构的同时,也鼓励现有大学、短期大学、教育质量高的专门学校等根据自身的判断,向这种新高等教育机构转型或部分转型,促进高等教育功能分化,实现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然而,新机构在2019年能否顺利开学,开学后能否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首先是师资确保问题,新机构中不可或缺掌握了最前沿技术与知识的实战型教师,其数量和质量上的确保离不开企业方面的通力协作,但是,这些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必要的实战人员,企业能否忍痛割爱还是未知数。其次,在产业构造风云变幻、新兴职业层出不穷的时代背景下,既能够把握激烈变化、通晓最新技能,又能够坚持大学中的任教,这种不同寻常的魄力与毅力的坚守何谈容易。再其次,在无法确切预判未来的新兴职业以及社会所需专业领域中究竟需要多少人才的情况下,究竟会有多少学生志愿升入新机构也并不明朗。

  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委员表示,在这种新机构未来发展不明朗的情况下,恐怕只有那些希望获得国家公共财政补助的专门学校愿意转型成为新型大学。

  日本文部科学省官员也表示,对于现有的大学和短期大学来说,司空见惯的国家补助并没有吸引力,当然无法确保其能否积极转型。

  日本筑波大学特命教授金子元久对于新机构的创设持反对态度。他表示,“如今大学均在致力于职业教育,现有的大学、研究生院充实职业教育就是很好的策略。这种专注于专业领域的新型大学的创设,会阻碍一些在校生未来走向的变革”。

  尽管社会各界对于新型机构褒贬不一,但如今日本已经实现了开展实践型职业教育的新型高等教育制度化改革,为职业教育的高度化发展创设法律依据的改革具有划时代意义。

  今后,日本在落实新型职业大学的构建与发展中,究竟会遇到哪些现实阻力,能够获得怎样的突破与成效,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检验。

  (李冬梅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教育信息中心)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