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教育行动是联合国倡导的全球性的发展愿景,也是千年发展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为世界各国的儿童、青年和成年人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达喀尔召开了由164个国家参加,旨在促进非洲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世界教育论坛”,根据联合国的千年发展计划,大会制定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2000年至2015年的6项发展目标。计划实施15年来,非洲地区的全民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多重困境。
2015年10月,安哥拉罗安达,小姑娘正在认真地记下课程信息,希望通过学习,开辟一片新的生活天地。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世界教育之窗】
全民教育行动是联合国倡导的全球性的发展愿景,也是千年发展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为世界各国的儿童、青年和成年人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达喀尔召开了由164个国家参加,旨在促进非洲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世界教育论坛”,根据联合国的千年发展计划,大会制定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2000年至2015年的6项发展目标。计划实施15年来,非洲地区的全民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多重困境。
现状:成绩不小,欠账不少
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认为,全民教育是最近十多年来对教育做出的最重要的承诺,有力地促进了教育进步。但回顾2000年—2015年的6项目标进展成效可以发现,全球1/3的国家尚未实现上述6项目标。2015年的全球监测报告认为,撒哈拉以南非洲没有1个国家实现上述6项目标,仅有毛里求斯接近完成所有6项目标。
2015年全球监测报告显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尽管在全民教育方面取得了进步,然而尚未完全达成千年发展计划提出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实现全民教育依然任重而道远。数据显示,在6项目标中,该区域在基础教育普及率方面取得的成效最为显著,从原来的47%上升到了67%,提高了20%;其次为初中教育完成率和成人识字率,分别提高了16%和11%;而学前教育入学率、性别平等和小学教育巩固率的提高均不足10%。总体而言,6项目标的进展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化特点。
行动:政府重视,多措并举
为加速全民教育进程,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与行动,旨在增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促进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以及提高学业完成率与教育质量。
(一)多措并举,保障教育公平。撒哈拉以南非洲广泛引入小学免收学费的做法,先后已有15个国家采取立法的形式取消学费。布隆迪2005年取消学费后,女童、孤儿以及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等弱势群体入学率明显增加。32个国家实施供餐项目后,女生和男生入学比例分别增加了28%和22%。14个国家由于抗击疟疾成效显著,小学入学率得到极大提高。
(二)实施多元化方案,促进性别平等。2015年全民教育全球检测报告显示,布基纳法索、莫桑比克和塞拉利昂等30个国家在2000年前后开始实施消除性别差异的相关计划,对迈向性别平等有实质性的意义。冈比亚、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女童入学率达到了50%,有效地逆转了性别差异。布基纳法索、喀麦隆和莫桑比克大量补充教师并注重女性教师比例,为实现性别平等做出了真正的努力。2009年到2012年,莫桑比克有62%的新上岗教师为女性。针对教材中性别偏见问题,坦桑尼亚于2010年对全国中学阶段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南非于2001年开展了数学与科学国家战略,使得女生的物理与数学参与度分别增加了30%和22%。
(三)多策并施,提升教育质量。许多国家广泛引入合同制教师,2000年后,贝宁、喀麦隆、马里和尼日尔合同制教师数量远远超过了公务员教师。博茨瓦纳、埃塞俄比亚、马拉维、纳米比亚和南非的教学由教师主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小学阶段采用当地语言教学的国家由20个上升到38个,广泛运用当地语言正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塞内加尔在其教学机构里使用了6种教学语言,其中沃洛夫语被列为通用语。
困境:经费短缺,基础薄弱
撒哈拉以南非洲许多国家教育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支持。在财力一定的情况下,人口不断增长,教育公平和质量难以同步提高,国际社会援助资金不够充裕且缺乏可持续性,这就造成部分国家教育经费不足。
(一)文盲率随人口同步增长,实现成人识字率减半目标遭遇困境。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从2000年的1.57亿突增至2015年的1.97亿。横向比较来看,2000年到2005年间,拉美地区新增人口下降0.9%,但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却增长了2%。布隆迪、赤道几内亚和南非三个国家努力实现了文盲减半的目标,但布基纳法索、乍得和莫桑比克等12个国家距既定目标仍然相差甚远。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成人识字率在2000年至2012年间平均增加了2%,接近59%,但人口增幅抵消或弱化了识字率增幅,使得该地区文盲比例高达41%,成为全球文盲比例最高的区域。
(二)重量轻质导致教育效果欠佳,后续阶段教育供需矛盾凸显。囿于薄弱的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面对质量难以同步提高的现实,许多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选择了先扩大数量后提高质量的策略,造成许多在校生没有掌握应有的知识和技能。3700万非洲入学儿童学习收效不佳,7个国家40%以上儿童的学习效果无法达到四五年级最低标准。盲目扩大学生数量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和高辍学率,其中乌干达小学生流失率高达75%。而低辍学率国家面临的是中学接纳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小学扩张带来的入学需求,教育供给矛盾突出。
(三)国际发展援助没有很好地履行承诺,人道主义援助对教育重视不够。达喀尔框架强调撒哈拉以南非洲需要将更大的份额分配给基础教育,然而捐赠者并没有履行承诺。过去10年间,国际社会对该地区基础教育援助总额大幅下降,最需要援助的国家没有得到应有的援助,人道主义援助对基础教育投资漠然视之。
撒哈拉以南非洲有31个国家将于2020年实现“2000年—2015年全民教育目标”,这意味着还有20多个国家即便再推迟5年依然无法达到原定目标。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全民教育面临的困境可以发现,除经济基础薄弱这一客观因素外,还需归因于国家教育治理观念的差异和全民教育目标设计的局限性。从各国采取的措施来看,一是许多国家对全民教育目标作出了简化理解甚至避重就轻,对易于操作且利于评估的目标给予了充分关注,一定程度上使得全民教育“变味”成了“全民入学”运动。二是教育结构布局不够科学合理,对技术与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小学后教育接纳能力有限,且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毕业后难以获得相应的生活技能,从而对教育失去信心。三是“数量扩张的步伐太快,教育的灵魂跟不上了”,没能做到质量提升与数量扩张同步进行,师资力量匮乏、教材覆盖率有限等现象不断凸显。从全民教育目标自身来看,设计者美好的初衷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落实过程中暴露出了“水土不服”。
回顾2000年—2015年全民教育进展,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多数指标有了一定的进步,特别是小学教育入学率增长较为明显。展望203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全民教育,国内财政资金短缺与国际发展援助资金不足乃至缩减依然是困扰该地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口持续暴增导致文盲比例相对偏高,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困境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有效解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定的目标在与时俱进,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也应该发挥比较优势,基于本土实际对这些目标进行调整和重新设计,以便更好地促进该区域基础教育的发展。总之,撒哈拉以南非洲实现全民教育可能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