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时节,联合勤务学院14名同志参加国防大学教学能力竞赛,勇夺团队赛和研练课45岁以下组一等奖,以及5项三等奖、3项优胜奖。捷报传来,该院上下欢欣鼓舞。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学院教员爱岗敬业、勤奋进取的精神体现,更是学院建强“为战抓教质量保证体系”成效的一次集中展示。
今年以来,该院为加快提升打仗人才供给水平,构建运行“质量指导、质量生成、质量管控、质量支持”四大系统联动的“为战抓教质量保证体系”,支撑教员教学能力提升。接下来,请跟随获奖教员的心路历程,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第一重淬火
授课内容向备战打仗聚焦
贴近实战的教学能力生成,一刻也不能等。“如何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如何担起为战争准备人才的重担,如何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实战。”这是该院教员们经常讨论的问题。
在“为战育人”根本指向引领下,该院瞄准部队需求,强化学科优势特色,倡导开放办学模式,立足于对现实问题探究,结合覆盖军委机关、五大战区、联保部队、科研院所等全方位的调研,不断找准教学向实战耦合的突破口,将服务备战打仗作为锤炼教学能力的第一重淬火。
为进一步衔接战场、对接部队,学院建立健全学员学情调查分析制度,常态收集在校学员意见建议,长期跟踪毕业学员培养质量,把听取部队和学员意见建议作为重要渠道,构建“部队调研、破解问题、引领前沿、反哺教学、服务部队”的闭合回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军校教员来说,必须通过积极参加演习演训、大项任务,了解掌握部队当前面临的重难点问题以及未来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为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奠定基础。”这是获奖教员李渊的体会,他认为授课内容是王道,只有讲授与作战关联紧密的内容,才有竞争力。他坚持将参与演习演训、专项任务等了解掌握的新模式、新成果、新动态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员分析矛盾问题、研提解决对策。
▲维和任务中的张磊(右1)
在非洲参加维和任务的经历,让获奖教员张磊记忆深刻。在一次独自执行任务中,他驾驶的车辆中弹后冲下道路,周围裸露的地雷随处可见、危险重重,由于当时作训服的原因,被卡在驾驶位的他无法掏出步话机呼救。返回学院工作后,他决心把亲临战地的实践经验教训融入军服设计。为把实战需求研究透,他利用寒假到云贵川藏等地边防部队历练的机会,摸清高原高寒地区的被装需求,回来想方设法研究攻关,再把研究成果输送到部队、反哺给教学,增强教学的含战量。
第二重淬火
授课形式向贴近实战转型
近年来,该院通过将不同方向、不同军种、不同专业学员混合编队编班,进一步强化联合意识、培塑联战思维、提高联保能力。通过了解掌握学员反馈的信息,及时要求教员,调整教学内容与策略,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广泛采取系统推演、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教学手段,激发学员的兴趣点和积极性,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
▲开展现地教学
“传统讲授1个小时,不如系统演示3分钟。我们全流程全要素构建起真实对抗场景,发展对抗推演式教学,打造学战练战‘磨刀石’。”这是获团队一等奖的教员宋振国在所在系全面推开基于系统教学之后的深切感受,“为进一步前瞻备战打仗现实需求和学员任职能力需要,我们在‘学讲研练考’各环节都应用了系统,除了引接全军推广应用的成熟系统,也根据教学需求针对性的进行系统研发和改造。”
“必须走出去沉下去,才能带回来担起来。”这是获奖教员邹涛的座右铭,他说:“军校教员绝不能只在教室里坐而论道,尽管有各种信息化平台作为支撑,但要想获得最准确最权威的数据,必须要到演训一线去采集、验证,这样才能真正把人才培养的映射关系找准、把需求迷雾廓清。”
获得研练课一等奖的教员周铭浩常说:“案例分析是检验学员对专业理论掌握程度的最佳手段。”他认为,取材于真实事件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为了避免案例材料“失真”,去年以来,周铭浩所在教学团队全程参与了某次重要保障演练,第一时间将演练情况和研究成果编写进案例教材,探索应用阿波罗分析法、SWOT分析法、鱼骨分析法等一系列经典案例分析方法,同时借助思维导图等手段,引导学员聚焦瓶颈问题、突出问题、深层次问题,开展问题研究式案例教学。
第三重淬火
教研氛围向集团作战凝聚
团结就是“一起干”的默契坚守,团结就是“跟我上”的责任担当。该院通过深化主题教育,强化各教研单位领导和广大教员的阵地意识、担当意识,倡导“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敬业奉献、追求卓越”精气神,在课程打造过程中,集聚团结协作优势,集体研究定提纲、挂钩帮带研内容、专家团队把质量,通过集智攻关为教员备课定标定向、指导释疑。
▲举办骨干教员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
唯有率先垂范,方能凝心聚力。“为青年教员成长扶梯子、搭平台,是建强团队的活力所在,也是骨干专家的职责本分”宋振国一直秉持并践行这样的理念。这次他亲自挂帅,带着系里两位中青年教员何海宁、程小非报名参加团队赛。
何海宁清晰记得团队成立当天,第一个活动不是讨论业务,而是一堂主题党课《以井冈山精神指引前行》,教育引导大家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践行对党的忠诚。在更多像宋振国这样的专家感召下,广大教员勇于奉献、忠于职守,投身教战研战的热情逐渐高涨。
在取得团队赛一等奖之后,程小非感慨道:“上下同欲者胜,团队赛考验的是团队成员势均力敌的能力和心有灵犀的默契。我们团队坚决杜绝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每个人都全程深度参与研究方案、研究课题和课件制作,时刻保持步调一致。”
“备好一门课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深度的问题研究,仅靠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完成。参赛课程先后经历院系组织的6次审听打磨,随着研究的深入多次颠覆前一版讲义,系室领导和专家们带着我一起逐个问题细化深化研究,甚至逐句表述推敲修改”获奖教员吕颖深有感触。
就像获奖教员赵岗说的:“个人的成绩是集体努力的成果,是集体智慧的反映,无论是日常工作、大项任务还是各类竞赛中,都要依靠团队的力量。个人在团队中既要能当红花,也要能当绿叶,这样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价值”。
为蓄足联合型打仗型师资队伍“一池活水”,该院畅通“走出去”渠道、加大“请进来”力度,与五大战区、联勤保障部队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强力推进联教联训,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联合勤务学院”,使选调专职教官充实多元化师资力量成为常态,聘请军地名师大家和部队优秀指挥员来院授课成为常态,组织教员学员赴部队代职实习、跟演跟训成为常态,将练兵备战最新成果融入教学成为常态,通过持续开展比武竞赛、教研团队演习、新型师资培训、“塑造”教员集训、“问戈”部队实践、教研室主任集训等,有针对性地补齐各类人才的能力短板。
<!---->原标题: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提升教员教学能力的三重淬火
来源:国防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