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老虎连’指导员谭国玉成为国防科技大学前身‘哈军工’的首批学员,这位从抗美援朝战场高地走来的战斗英雄,以战场上炸碉堡、攻山头的劲头,向科学技术高地发起新的冲锋……”近日,国防科大校史馆相继接待20批次2023级新学员参观,带领学员走进故事中,在倾听与互动中感悟传承力量。
一个好故事就是一种精神激励,一次好讲述就是一场思想升华。搭建好平台、传播好故事、培塑好样子,一位位新学员在隔空对话中强化思想认同,在交流碰撞中释放行动活力,好故事成为提升新训质效的“倍增器”。
“能看清多远的历史,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
天气晴好,微风习习。英雄雕像静默伫立,有着无声的张力。
“黔北遵义,红色圣地。遵义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而这一伟大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斗争取得的……”
看着雕塑上以中国工农红军旗帜为背景、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的场景,听着教导员动情地讲解,出生在遵义市娄山关镇的张黎黎内心滋味万千,这个故事,她很熟悉。
参观完毕后,张黎黎主动给大家讲述起它背后的另一个故事:“那些和我们同龄的红军战士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惜一切代价,誓死拿下关隘……”
回到宿舍,大家趁热打铁展开讨论。讨论越深入,学员们越觉得“心里有团火在烧”,“深入了解那段历史,对我触动很大。尽己之力、献身国防的信念愈发坚定了。”
“能看清多远的历史,就能看见多远的未来。”唯有铭记,才能感悟英雄身上蒸腾的力量;唯有传承,才能接过老前辈手中的钢枪。通过组织参观校史馆、红色雕塑、荣誉大道等,开展观后讨论和心得体会交流,让新学员走进红色历史,给他们听、看、感的机会,也给大家留出思、悟、说的空间,这不仅是学习红色基因好故事,更是一次自发自觉的教育。
“内心被真正触动,就是这种感觉”
阳光,带来光明与温暖,为大千世界带来勃勃生机与希望。
对新学员刘欣怡来说,阳光,还有更多意义。学姐张雅媛就是她的光。早在高考完的高招会上,那束光便洒落在了刘欣怡的身上。
越是在偏远的地方,“光合作用”愈加珍贵,作为高分考生的她在报考志愿时,也格外需要最恳切的建议。
“每次向学姐提问时,她总是非常热情,倾囊相授,和我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和许多学习妙招,我连电脑型号都跟学姐的一样。”从专业选择到学习方法,学姐的分享细致入微,也正是学姐带来的温暖,让刘欣怡愈发坚定,愈发期待,“学姐给我分享的每一个故事都很真切,内心被真正触动,就是这种感觉”。
现在,已经保研的张雅媛在军政融合教育训练中评为优秀,而入校近一月的刘欣怡也已成为了“值班员”,拉练中还进了“尖刀班”。在阳光下的照耀下,树苗正茁壮成长。
视频连线优秀毕业生、“博士、学长话成长”……什么样的故事才能为新学员所接受呢?新训某队队长刘烽给出的答案是:说真话、心里话。学长学姐们是与新学员经历最相似的一个群体,他们的故事是最具说服力和感召力的。
“身边典型就像挂在身前的镜子”
董坤鹏,大家眼里的“拼命三郎”。“他任何时候都能拿起书来学习,无论是训练间隙还是周末放假,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时时刻刻都保持着最端正的姿态。”他的班长说。
“父亲那飒爽的军人形象深深吸引着我。能够穿上军装敬礼是我一直的目标,所以我从小就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他的故事也影响着周围的人,大家“比学赶帮超”的热情逐渐提高。
放假不停步、健身房苦练备战30天的段智中;为考军校减重40斤的黄淞楠;从济南骑行1400多公里来报到的孙鼎铭……身边典型就像挂在身前的镜子,持续激发着新学员的斗志豪情。
随着学校各类平台的建设完善,好故事的“打开方式”更加丰富多元。“兵言兵语”微课堂、“谋战胜战”微讲堂等“五微”活动,用新媒体手段充分展现身边典型的榜样力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课堂与实景参观相衔接、英雄模范与身边典型相配套的方式,让新学员在训练间隙、闲暇之余随时随地感悟好故事,于喜闻乐见中接受熏陶和感染。
一个个或远或近的好故事,激励新学员们以更大热情投入到“两个转变”中。现在,好故事又有了新素材。收到习主席回信的叶大山、参加建校70周年专题晚会的李静文、第一次实弹射击就打了50环的刘兴凯……2023级新学员们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成为好故事的主角。
<!---->原标题:属于新学员的“好故事”
来源:“国防科大”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