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点亮军旅人生第一颗“星”
习主席去年在给陆军步兵学院2022届全体学员回信时勉励他们:“好男儿志在四方。希望你们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在部队大熔炉中全面锻炼、拼搏奋斗,不断成长进步,为强军事业贡献力量。”
殷切的嘱托激励着无数军校学员。一年来,他们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以扎根基层一线、矢志奋斗强军的信心决心,在各自的岗位精武强能、锻炼成长。
近日,又一批新毕业学员顺利完成岗前集训,获得新岗位“入场券”,点亮军旅人生的第一颗“星”。在新一批军校学子走向部队之际,一年前走出校门的学长们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有话对他们说。
——编 者
“最需要的地方”最能有作为
■第76集团军某旅排长 袁博林
袁博林立功受奖。作者提供
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
“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到练兵备战一线部队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去年,响应习主席号召,我从陆军步兵学院毕业时,以专业排名第三名的成绩,申请到祖国西部边陲。
然而,等待我的不是想象中的大展拳脚,而是猝不及防的“碰壁”。
在学校时,我学的专业是装甲步兵,组织将我分配到火力连。专业不对口,让我这个“门外汉”瞬间脑袋有点发蒙。
背起行囊走进火力连,面对新环境、新装备,我首先要求自己冷静下来。
我想,最迫切的是要告别“书生气”,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从一招一式学起,从一步一动做起。最“靠谱”也是最能“速成”的办法,就是虚心拜身边的战友为师。我在口袋里悄悄放了一个笔记本,以便能随时随地记下专业学习中的知识点。同时,我还尝试通过连队活动与战士们打通“信任之墙”——在篮球比赛中赢得信任尊重,在互动游戏中建立良好关系,在谈心交心中了解战士性格。
很快,一次训练给了我崭露头角的机会。我发现识图用图是连队很多战士的“老大难”,为了攻克难题,连长筹划成立不同的攻坚小组。我主动担负任务,根据在学校时学的知识和到部队后积累的经验,采取理论知识与实物模具、图上量算与现地对照相结合的方法,最终所在小组进步最快。通过此事,我得到了连长的认可,还收获了战士们的尊重。
融入环境后,我又积极参加旅里组织的集训比武,通过刻苦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战术技能。没多久,我的努力便有了回报,多次斩获比武竞赛名次,取得多项荣誉。正当我暗自有点沾沾自喜时,第二次“碰壁”接踵而至——连队指派我参加战区陆军特战化集训。然而,侦察、特战向来都是我的“软肋”,有些课目对我而言十分陌生。
再深入了解一下集训规程,我更是“压力山大”,此次比武涵盖步手枪战斗射击、牵引横越、攀登技术等近30个课目。特别是攀登技术,让我望而生畏。比武分队其他人一溜烟就上去了,我却是吊在绳上“岿然不动”。知耻而后勇,在大家目光的注视下,那一瞬间,我内心深处的“求胜欲”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
动作是基础,速度、耐力是关键。我对照骨干教的动作要领,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纠正自己,别人爬1次,我就爬10次、20次;别人负重20公斤,我就负重25公斤。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攀登如此,其他课目也是如此。在最终的比武中,我以所在团体排名第一、个人排名第三的成绩,被战区陆军表彰为“先进个人”,同月荣立战备训练二等功。
不久前,我们旅在驻训地为备战打仗标兵举行表彰大会。当我身披绶带、乘坐战车缓缓进入大会现场时,深知这份荣誉是对我毕业一年来工作实绩的褒奖,更是对我未来从军路的鞭策与激励。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最需要的地方”,最能有作为!一年来,习主席给我们的回信,一直鼓舞着我在部队大熔炉中全面锻炼、拼搏奋斗。接下来的日子,我将再接再厉,将青春之“小我”融入强军之“大我”,扎根基层、热爱基层、建功基层,以更高标准完成从学员向干部、从学位向战位、从考场向战场的转变。
(李茂磊、唐与航整理)
每道坎都是我们成长的阶梯
■海军某部助理工程师 姜祯杨
姜祯杨在组织训练。冯 缘 摄
“学长,任职岗位既熟悉又陌生,怎么才能快速适应、快出成绩?”深夜,我正在琢磨由我牵头组织的队里新军体大纲施训方案,接到刚分配到单位的师弟陈一诺的电话。
陈一诺和我一样,毕业时主动申请到艰苦边远地区服役,最终如愿来到我现在所在的单位。
陈一诺的问题,让我的心猛地一颤,一阵苦辣酸甜全都涌上心头。一年前,带着“到艰苦边远地区、到练兵备战一线、到海军转型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梦想,我从海军工程大学毕业,在大海波涛的见证下,成为一名助理工程师。
虽然是助理工程师,但是战士们仍然习惯叫我“排长”。这是一个基层专业技术岗位,主要负责的保障任务与大学所学专业对口,实装实操我都非常熟悉。
每名官兵都是战斗员,每名军官都要具备指挥能力,我不甘心只懂技术不懂战术。下连不久,一次红蓝对抗演练,队长要挑选一名新毕业干部担任一个作战编组的指挥员。虽然对步兵战术指挥并不擅长,但我觉得应该不难,第一个报了名。
演练过半,眼看自己负责的区域没有任何情况,我暗自窃喜:“这其实也没什么”。
“排长,坡下面有情况!”下士余振明报告。顺着他标记的方向看过去,我心里既惊又喜:“这么明显的伪装,瞧不起谁呢?”我马上下令,指挥编组队员就要追击。
“我们还不清楚情况,贸然离开守控区域不合适。”老班长马小健的不同意见让我有些“下不来台”。急于邀功,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留下两名战友继续警戒,带着编组其他队员朝着目标方向追去。
整个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就在我暗自高兴时,对讲机中突然传来“指挥所被破袭,对抗结束”……
复盘总结,我果然是中了对手的“调虎离山计”。显然,在队员们眼中,我这个编组指挥员的首战并不“合格”。
那晚,上军校时一直是学员骨干的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新排长如果只关注自身的专业技术领域,综合素质不过关,怎么能带出素质过硬的兵?一个只懂技术、不擅指挥的军官,有什么资格带领战友上战场?
我暗暗定下目标,一定要迎头赶上。接下来的时间,我开始收集各类作战编组方案和指挥推演预案,反复学习钻研,一有机会就缠着队长、老班长指导我熟悉作战部署、修订方案预案,努力弥补能力差距。
3个月后,再次组织演练时,我提前召集队员召开“诸葛亮会”,考虑可能的破袭场景形成特情处置预案,成功指挥处置多股袭扰。
反复练习过程中,大学4年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作战指挥理论、管理组训经验等慢慢融会贯通起来。前不久,部队组织“四会”教练员集训,作为新任职排长,我取得军官组第一名。
成功“突围”的我,越来越自信,还发挥专业技术特长,把一些新技术、新理念大胆运用到组训实践中来。开展新军体大纲施训期间,我对通用战斗体能、新式仰卧起坐考核标准以及基础考核课目辅助练习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行验证,拟制的训练方案得到首长机关的肯定。我还大胆设计数据框架,分层级采集参训人员的训练数据,为官兵量身定制训练清单,打造“小班制”课堂,使参训官兵的体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电话里,我把自己从战术“萌新”到战场“尖兵”,从组训“小白”到比武“冠军”的心路转变都跟陈一诺分享了一遍。
其实,面前的每道坎,都是我们成长的阶梯,面对新领域、新问题,只要放眼长量、沉身多练,充分用好军校4年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敢于在“摸爬滚打”中全面锻炼自己,就一定可以克服能力恐慌,走实、走好基层岗位的第一步。
(侯融、王涛整理)
保持为梦想奔跑的力量
■火箭军某部 朱国栋
朱国栋与战士谈心。邵中杰 摄
伏天的海南,暑气逼人。
那晚,是我军校毕业后首次在演练中担任指挥员。
迎面的夜风扑在我大汗淋漓的脸上,黄豆般大小的汗珠顺着脸颊滴下。我平静地盯着北斗手表,时间一秒一秒走过。
“5,4,3,2,1,点火!”
一号手应声按下“点火”按钮,导弹准时点火。
“恢复状态,撤收!”
“朱国栋同志,祝贺你首战告捷!”在我的指挥下,导弹成功发射,战友们纷纷为我点赞。
脱下被汗水浸透的“盔甲”,来到指挥车上录入一晚的行动数据,总结梳理完问题清单,已是凌晨1点半。我将备忘录里最后一项工作划上“√”,充实的一天结束了。
刚躺下拿起手机,发现这一天是我到单位报到整一年,我的思绪一下被拉回到去年。
“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到练兵备战一线部队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去年毕业前夕,习主席给陆军步兵学院2022届全体学员的回信,成为指引我分配选岗的明灯。
最终,我作为从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毕业的一名学员,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选岗分配至火箭军一线部队。
初到单位,我就发挥特长协助机关完成了两项临时性任务;紧接着,在新排长集训中,我被评为“优秀学员”;再接下来,作为排长我也很快得心应手。原本还有些担心自己跨军兵种不适应,此时不由得感觉自己还“挺厉害”。
“专业学不精,一切都是空。”指导员似乎发现了我想“翘尾巴”的苗头,善意地提醒我,“作为火箭军的新排长,把专业学精学通才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
万事开头难。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多如牛毛的注意事项、细致精密的专业设备,训练课目不清,专业原理不通……让我这个“门外汉”头大如斗。
“一切只能从头来。”于是,我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向书本学习、向官兵求教。
如今,感觉自己的专业刚刚掌握“皮毛”,突然被抽中参加专业比武。怎么办?
正当我心乱如麻时,连长给我鼓劲打气:“每一个新排长都要经历一段枯燥无味的时光,但如果能把这段时间‘熬’得很扎实,以后的路就会很顺利。比武不要有太大压力,但把专业学精通,你要有长远的打算和坚持。”
听了连长的话,我放下心中的包袱,为自己默默制订了一个备考计划:不懂原理就从电路开始,从信号流转开始,每天默画1个基本电路、每天背记10道原理解析、每周弄懂一个专业设备、每周搞通一套信号流转……
就这样,凌晨两三点钟的学习室,常因我而灯火通明。那段时间,我不再感到专业学习枯燥无味;相反,收获的喜悦让我对学习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一个月的扎实学习,当然不足以推动“惊天逆转”,但是学习的效果在比武中得到了印证,有几个专业难点也在实操中获得“开悟”,迎刃而解。
奔跑不息,梦想不止。毕业工作一年来,专业学习的获得感支撑我走过一场场考核与认证;在预任参谋集训中获总评第一名;成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发射架指挥长,成功完成火力突击演练40余架次,顺利完成合成训练考核;前不久,又在同批毕业干部中第一个晋升为中尉。
持续奔跑,保持力量。习主席给陆军步兵学院2022届全体学员的回信,是军校毕业学员最好的成长营养剂和军旅指南。作为当年毕业的军校学员,我很幸运自己是一名“收信人”。我要以习主席的回信精神为引领,感恩奋进,将带兵打仗必备急需的本领学到手、练扎实、训过硬,立志扎根基层,将热血挥洒在祖国的万里河山,让青春在强军事业中绽放光彩!
(廉鑫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