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军校学员走近边关的脚步——

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李金阳  王  珮  刘  鹏

  陆军边海防学院学员李梦龙利用假期来到西藏日喀则,在海拔5020米的卡若拉冰川前留念。

  暑期实习代职期间,学员李梦龙执行边防巡逻任务,为界碑描红。 图片由本人提供

海岛留身影,高山有足印。李梦龙,陆军边海防学院昆明校区的一名大三学员。军校就读期间,出于内心向往,他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山海之约,利用寒暑假奔赴祖国边关。

在边境线上,听山口呼啸的猎猎风声;在海岛上,看汹涌澎湃的阵阵浪涛。纵使荒芜之地,也有溪水长流的温情脉脉。千里之外,李梦龙遇见战士们的第二故乡。

从第一次踏上边关的旅行,到今年暑期深入某边防部队实习代职,这位年轻的军校学员用脚步勾勒他心中的地图。让我们跟随他的足迹,一起领略祖国壮美的风光,一起走过漫漫巡逻路,真切感悟边防军人的使命与担当。

出发——

一张地图勾勒的梦想

暑期实习时首次巡逻,学员李梦龙就遇上了倾盆暴雨。崎岖的山路变得泥泞湿滑,他跟着班长赵兴的步伐一直向前攀越,艰难完成了这项边防战士口中的“日常工作”。

“快把衣服换了!”回到连队,战友林泽明的一句提醒让李梦龙从刚才的经历中回过神来。全身的衣服都被雨水浇透了,取下身上背着的水壶时,他在一瞬间想起了自家门后那一模一样的军绿色水壶。

李梦龙的军旅梦便缘于此,一只军绿色水壶和一幅中国地图,一个承载着他父亲的军旅记忆,一个寄托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憧憬。

“我父亲服役时是一名普通的驾驶员,尽管他驾驶战车行过千万里,却从来没有去过边疆。小时候,他会带我一起看地图、认地名,并希望我长大了能多去祖国边防走一走、看一看。”李梦龙回忆道。

还在上小学时,父亲曾利用休假时间带一家人去到刘公岛。虽年少懵懂,但李梦龙被登岛入口侧的装备展吸引了目光。父亲沉痛地对他说:“这里是甲午海战发生的地方。”尽管那时他还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情绪,但第一次见到蓝色的大海,一颗向往边海防的种子悄然在心底萌发。

2020年,李梦龙如愿被陆军边海防学院录取。拿到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他内心的想法更加坚定。正如院训所示,“忠诚、向战、笃学、志边”,既是他心之所向,更是他行之所往。

经过一年军校生活的历练,大一暑假,李梦龙背起相机,一人一包,独自前往祖国西北。

“冰冷的机器被赋予人的温度,透过镜头,可以通往我们内心的世界。”李梦龙的相机,是他珍视的“宝贝”,里面的一张张照片,定格着他与战友携手并进的荣耀瞬间,也印刻下他一路行走边关的足迹。

沿着天山山脉,李梦龙来到新疆阿克苏地区。置身中国与邻国交界的边境,他十分激动。

当车行驶在国道上,他看到许多由石头堆叠的标语烙印在大地上,诉说着边疆军民对家国的热爱。同时,他们也以这样的方式宣誓,无声却坚定地守护着祖国的每一寸领土。

在那里,李梦龙用相机收藏了托木尔大峡谷中奇形怪状的谷石,也留存了巴音布鲁克森林里绵延的草地。走近村落,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令他热泪盈眶。

在与一位哈萨克族的大哥交谈时,李梦龙了解到,近些年村民的生活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好的保障。远远看到守护北疆国门的官兵们坚守战位、没有丝毫懈怠,他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种敬意。

从阿克苏回来,带着满满的感动,李梦龙坚定了继续用脚步丈量祖国边关的想法。雪域边关、大漠戈壁、高山海岛……他期待着更多的风景,更美的遇见。

遇见——

那些守护风景的人

向东隅,入海湾。又一个假期,李梦龙背起行囊,来到了祖国大陆最早看到海上日出的地方——成山头。在去往“天尽头”的行程中间,他专门再次登上了刘公岛。

不同于幼时浅显的观光,作为海防步兵分队指挥专业学员,这一次上岛,李梦龙屡屡驻足。这座小岛如同一叶历史之舟,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文化和精神。伫立邓世昌雕像前,怀着对先烈的敬仰,他沉默良久,思绪也随着翻滚的海涛飘向历史的深处。

置身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李梦龙被“中国构筑近代海防史实展”吸引。“历史让人警醒,我们必须要居安思危。”学习结束走出博物院,李梦龙脑海中反复想象着甲午海战的画面,每迈一步,都能感觉自己肩上使命和职责更重了一分。

在岛上,李梦龙还遇到了驻岛的巡逻官兵。营区大门上,“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几个字在夕阳下格外耀眼。眺望官兵身后蔚蓝的海岸线,他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国守防的理想。

向西南,上高原。Z265次列车缓缓驶进藏区,李梦龙和车上的游客一同惊叹于边疆的美景。

上一个假期,李梦龙再次启程,行走青藏线。“当看到护路员向列车的方向敬礼时,我立刻回以注目礼。”李梦龙说,护路员们守护高原“天路”的初心,和边防官兵守护边防线是一样的。

在去日喀则的路上,李梦龙遇到了一位驻守阿里地区12年的退伍老兵。带着敬意与好奇,他和这位老班长聊了起来。

“班长,你们当时怎么训练?住宿环境怎么样?通水通电了吗?……”李梦龙抛出一连串问题。

看着面前这位活力满满的小伙子,老兵笑了笑,向他讲起了自己艰苦却难忘的边疆岁月。“那个地方,长期以来只有部队官兵驻守,是典型的无人区,经常会看到飞沙走石。遇上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在严寒中露天而宿,只能靠压缩饼干充饥……”

李梦龙听着,想着。看着老班长饱经风霜的脸,他突然明白,戍守边疆不是壮志豪情那么简单,而是真正的奉献与坚守。

“高耸的雪山让我对边防更多了一分敬畏,日喀则那如棉被盖于山脊线上的冰川、碧蓝清透的羊卓雍措,让人仿佛置身梦境。遇见美好,守护美好,我要做的就是苦练本领,让青春在边海防线上闪光。”边关行一路走来,李梦龙这样说。

眺望——

热爱让梦想抵达

大三学年期末考试结束,李梦龙迎来最开心的一个暑假。今年,他被分到有着“钢七连”之称的荣誉连队实习。

“虽然还没从军校毕业,但是来到这里成为边防官兵的一员,我感觉自己离梦想更近了一步。”李梦龙难掩兴奋。与官兵同训共驻,他真切体会到守防生活的细节。

初到连队,李梦龙就被荣誉室里的一面面战旗和一块块奖牌所震撼。认真读着战斗英雄们的家信,字里行间展露出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令他红了眼眶。

第二次巡逻时,期待万分的李梦龙终于被赋予了描红界碑的任务。深一脚、浅一脚,行过崎岖泥泞的山路,他抵达了心心念念的界碑。拿起笔,依着笔顺细致地一点点涂上饱满的红色,完成的那一刻,李梦龙感觉到眼前整个画面都亮了。

“我手写我心,简单的笔画,承载着边防官兵对祖国、对人民清澈的爱。”李梦龙说。

作为一名实习排长,来到向往的边防连队,李梦龙吃了不少苦头。但在和同班战友交流时,谈及以后的规划,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想守在这里,能多“干”一年是一年。

听了战友的想法,李梦龙也分享了他行走边关海岛的经历。他把自己在各地拍摄过的照片拿给大家看,并讲述了画面背后的故事。大家听得很动容,李梦龙也为连队每一名官兵都留下了影像。

“战斗精神在‘钢七连’体现得淋漓尽致。”实习期间,李梦龙感触最深的就是这一点。

和班长一同巡逻时,李梦龙远远看到,在连队背靠的山顶上有一座 “上甘岭主峰”石碑。从军11年的班长赵兴没等他发问,便说道:“40多年前保卫边疆的战斗,‘钢七连’潜伏猫耳洞七昼夜,一举收复失地。后来人们称这场战斗是‘80年代的上甘岭战役’,并立下这样一块纪念石碑。”

走进那座山上的猫耳洞,岩壁上醒目的红色标语,无不诉说着当年前辈们在此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他们化身躯为壁垒,阻挡了敌人的入侵,生动展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我再多拍点在这里的照片!”夜晚,沿着巡逻路返回,李梦龙拿起了相机记录。月光洒落在边防小路,他的热爱也洒落在那里。

很快,李梦龙和陆军边海防学院的战友们就要结束实习,返回校园。“走近边防,聆听边防官兵们的故事,对我以后岗位任职有很大帮助,我会带着宝贵的经验继续努力下去。”展望一年后的毕业时刻,李梦龙满怀信心地说。

初心不改,步履不停,边海防学子用脚步践行着自己的选择。心怀梦想,所有的向往终会抵达。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