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冷餐会:母校送我们出征

■高  密  徐梦函  蒙一喆

   海军潜艇学院学员毕业留影。朱春然摄

穹顶上,灯光闪耀如星,五彩斑斓的旗帜依次围挂。自助餐台上, 鲜花点缀着各式各样的餐食,周围摆放着灯塔、船舵、珊瑚等海洋元素装饰。

仲夏之夜,一场氛围热烈的冷餐会在海军潜艇学院举行。悠扬唯美的小提琴和钢琴旋律回荡于整座大厅。正在演奏的大二、大三学员,向这场冷餐会的主角——2023届毕业学员献上诚挚的祝福。

7月12日晚,即将启程奔赴海疆前夕,该院毕业学员和教员代表、家人亲友代表齐聚一堂,以冷餐会这一具有海军特色的活动形式,回忆军校生活的点点滴滴,共话军旅未来的梦想蓝图。

这是相聚的餐会,也是离别的餐会。道不尽的深深怀念,诉不完的殷殷嘱托,在这特别的时刻,在最亲近的人见证下,学员们整装待发,满怀信心启航新的征程……

依然记得,夜空中明亮的北极星

“教员,这是我代表大家送您的!”人影交错的大厅里,海军潜艇学院某教研室主任唐正平,突然被人从身后叫住。

回头一看,原来是潜艇航海指挥专业毕业学员涂胜林。只见他郑重地递上一捧鲜花,花束中央还有一大颗纸叠的“五角星”。涂胜林目光炯然,望着唐正平说道:“感谢您的言传身教,您就像北极星一样为大家指引奋斗方向。”

接过鲜花,唐正平满眼欣慰。此刻,两人的思绪都被拉回最初相遇的场景——海上实习。

第一次出海,炎热高湿的环境伴着难闻的柴油味,让涂胜林觉得每一天都格外难熬。舰船随着浪涌摇摇晃晃,他必须克服眩晕,顶着刺眼的阳光到甲板上精准测量太阳高度,常常一测就是连续几小时。

“差不多就得了。”当出海的新鲜感渐渐消退,涂胜林开始有些松懈。一次观测太阳高度,他高举六分仪的胳膊有点酸,草草记录下数据后,就急着想跑回实习方舱。谁知他一转身,发现唐教员正面色严厉地站在身后。

“误差这么大,将来怎能胜任潜艇作战任务?”唐教员的诘问让涂胜林的脸红到了耳根。接过涂胜林手中的六分仪,唐教员一边开始重新测量数据,一边对他测量中的“失误点”一一进行纠正。原来,唐教员已经发现涂胜林状态有点无精打采,便特意站在了他的身后。

“你们在外面站多久,我就陪你们站多久。所有学员不休息,我也绝对不休息!”想到眼前这位50余岁头发花白的教员,总是全程站立在甲板上,耐心指导着每一位学员,涂胜林陷入深深的反思。

航海实习过程中,每位学员都需要在晨光时分值天文更,而测量天体的绝佳时机是凌晨三四点钟。每次测量,不仅需要值班学员提前半小时做好准备,还需要有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前10分钟,在漆黑夜幕中爬到甲板上查看天气情况。

出海之前,听说半夜要值天文更,涂胜林曾有些抵触。然而,唐教员和他的这次谈话过后,轮到他值更时,涂胜林不仅心里没有嘀咕,反而主动承担起早起查看天气的任务。

记得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唐教员带着他抬头望天的那个瞬间,璀璨的星河流光婉转,强烈地震撼着涂胜林的心。唐教员指着那颗闪亮的北极星说:“茫茫大海中,水手常常通过寻找北极星来辨别方向;成长的道路上,也要不断寻找‘北极星’修正自己,往正确的航向前行。”

海上实习后半段,涂胜林凭借努力获得了天文比武第二名的好成绩。回到学校,他以全新的状态投入训练,踏踏实实完成每一次任务,用优异表现为军校时光作结。“追逐光、靠近光、成为光、发散光。”前段时间,他主动申请卫国戍边,到艰苦边远地区磨砺自己。

“期待你未来的成长,希望你也能在战位上焕发出耀眼光芒。”接过鲜花,唐教员拍了拍涂胜林的肩膀说。

荣辱与共,我们是同操一杆枪的战友

“咔嚓!咔嚓!”热闹的大厅里,快门声此起彼伏,不少学员举起相机记录下眼前的场景。

这个特殊的时刻,毕业学员阙延添,也有两位特别想合影留念的人。一位是教导员孙德松,一位是战友吕式祺。如果没有他们,阙延添可能无法出现在这个毕业特有的活动上。

时光倒回4年前。2019年8月,阙延添怀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到学院报到。一方面,他既希望能在这里成长为优秀的水下尖兵,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自己会不适应严苛的军事化管理。

果然,入学之初阙延添表现平平,有一阵子甚至连续“冒泡”。

一次,因为作业完成已是深夜,之后又紧接着站岗,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阙延添困意难忍打起了瞌睡,被教员点了名。过两天,又因军容风纪不合格被纠察抓到。想到自己接连犯了低级错误,他又悔恨又气恼,情绪日趋低落,学习不在状态。

那天晚上,阙延添独自在寝室望着窗户愣神,忽然看到玻璃上映出教导员孙德松的身影。但是,教导员并没有走进来,而是在门外稍加驻足,然后若有所思地离开了。

“教导员让你去他办公室!”第二天,一位战友跑来喊他。阙延添心里想着自己近段时间的表现,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队部,做好了挨训的准备。

“来,我们一起看看《士兵突击》。”一进门,教导员示意阙延添坐下一起看电视剧。阙延添一边跟着看一边发懵,不明白什么意思。

“你看许三多刚到部队的时候,走队列都顺拐,干啥啥不行。”教导员指着屏幕笑着说,许三多虽然犯了很多错,但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不断磨砺自己,一点点成为“兵王”。

孙德松语重心长地说:“你犯的错能有他多吗?分析原因举一反三就行,别就此消沉下去,让不良情绪阻碍了你前进的脚步。”

听着教导员的鼓励,阙延添红了眼眶。都说潜艇兵是百人同操一杆枪,大家都是生死与共的战友。那是第一次,他感觉眼前的人似兄长般温暖,倏然间,一道光芒穿透他心中的阴云。

这次谈心后,阙延添一改自己缩手缩脚的样子,逐渐以更加自信的状态、更严谨的要求投入到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惑时,阙延添常常找教导员请教,他在军校4年的每一点进步,孙德松都看在眼里。

能顺利毕业,阙延添还要感谢他的“最佳拍档”——战友吕式祺。

2021年6月,第一次参加400米渡海登岛训练,阙延添在翻越阻绝墙时意外受伤。直至去年9月康复前,他都没有参加过任何军事训练。眼瞅着还有2个月就要迎来军事基础毕业联考了,考不过就无法毕业,阙延添已做好留级的打算。

“作为战友,要毕业就一起毕业,我绝不能让你落下。”战友吕式祺是队里的体能训练骨干,二话不说就拉着阙延添去训练场加训。

400米渡海登岛项目,有不少内容在学员眼中“难度指数满级”。训练时,吕式祺都会自己先上去演示再细致分解,毫无保留地分享“通关秘籍”,还为阙延添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规划。

例如“轮胎攀台”课目,原本应手拉铁链、脚踩轮胎快速完成攀越。考虑到阙延添刚康复的脚部是薄弱部位,吕式祺设计了一套主要靠胳膊发力,让脚不过多参与的训练办法。同时,他还帮助阙延添对上肢力量进行强化训练,以便更好地抓握铁链让身体摆荡前进。

训练之初,阙延添没有多少信心,但在吕式祺的带动下,开始风雨无阻地扑在训练上。“不抛弃不放弃”,在战友两个月如影随形的陪伴下,阙延添成功实现“绝地反击”,最终通过了考核。

“潜艇在深海出航,与外界断绝联络,一条艇上所有人互相把性命交给对方,所以大家更能做到生死相依、荣辱与共。”教员讲的这段话,阙延添深有感触。

明亮的灯光下,阙延添站在教导员和吕式祺的中间,用相机定格了这一瞬间。未来,无论坚守在哪一个战位上,他们都将和战友同舟共济、携手并进!

砥砺前行,这是军人担当的身影

时隔近4年,朱华建又一次来到这里。刚刚,在学院隆重举行的毕业典礼上,儿子朱春然领誓的一幕令他十分骄傲。

在去参加毕业冷餐会的路上,朱华建走在儿子后面。看着眼前这个身着洁白军装的挺拔背影,想到当初送他来上军校时的那副青涩模样,作为父亲的朱华建一时间有点儿恍惚。

2019年盛夏,朱春然走进海军潜艇学院。因为父亲曾在部队服役多年,从小耳濡目染,朱春然也想要成为一名军人。尽管如愿考入军校,但朱华建知道,儿子还没有准备好。

知子莫若父。自小成绩优异的朱春然习惯了赞美和认可,对成为军校尖子生这件事十分自信。然而,“冷水”很快泼了下来。

入学不到半个月,还在新训初期的朱春然就有些受不了严酷的高强度训练。当曾经听到“耳朵起茧”的艰苦训练真正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他发现自己竟是那样难堪重负。

酸痛到发抖的肌肉、磨破红肿的关节、怎么也流不完的汗,让朱春然那颗高高漂浮的心跌落下来。“这样艰难的日子,到底有没有必要?”日记本上,他写下这么一段话。

那年10月,学院组织新学员赴革命老区孟良崮山区野外拉练。放眼望去,一座座高耸的山头让不少背着几十斤重背囊的学员倒吸一口凉气,朱春然也不例外。

一次长途急行军,朱春然脚上打起了一个个水泡,他越走越慢,成了队伍的尾巴。

“知道我们现在脚踩的土地上曾发生过什么吗?”教员王涛注意到大家的状态,讲述起70多年前的那场孟良崮战役——

“英勇的解放军在这里浴血鏖战,一举歼灭敌人,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胜利信心。革命先辈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能以弱胜强,靠的是什么?是使命精神!是奋勇担当!”

走在当年先辈们战斗过的土地上,朱春然把自己也想象成其中一员。仿佛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他,身上的疲惫一扫而空……

守护万家灯火,需要有人负重前行;成为祖国脊梁,需要能扛得住暴风雨般的磨砺。“成为一名军人,就要对得起自己穿的这身军装。”艰难时刻,朱华建也写来一封长信为儿子鼓劲。

新训结束后,学院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一篇新学员入营100天的报道。朱华建在其中看到了儿子的照片,他欣慰地发现,儿子虽然黑了瘦了,但眼神变得更加坚毅。

往后的日子里,朱春然不再只是把红色故事里的精神当作口号,而是融入学习训练中,细细揣摩,踏实践行。一路走来,像一名真正的军人那样拼搏,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

毕业前夕,学院组织毕业学员赴威海刘公岛举行毕业仪式。朱春然主动报名,在甲午战争博物院担任讲解员。讲解过程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惨痛历史,让他更加清醒地意识到新时代青年应肩负的职责和使命。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毕业典礼上,作为领誓人,朱春然面对鲜红的八一军旗,再次高声喊出铭刻在骨子里的誓言。不久后,他就要启程,奔赴祖国的万里海疆。

冷餐会现场,看着儿子和战友们相互赠言、彼此鼓励,朱华建既感慨又激动。4年时光匆匆而逝,成长仿佛一瞬,眼看着他们离家越来越远,离梦想的舞台也越来越近。

“天高海阔,未来可期。祝福你们!”老兵朱华建在心里说。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