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空学校,现为部省共建本科高校。经过近70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理、工、文、管、法、艺、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民航飞行员为主的办学格局。中国民航70%的飞行员、80%的机长、90%的功勋飞行员从这里起航,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

  航空安全保卫学院(体育部)前身是建校伊始成立的体育教研室,现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是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曾两次荣获“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优秀学校”称号。学院党委被列为首批学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公共体育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并先后被四川省、民航部门党组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设有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体能训练和民航空中安全保卫专业,在校学生600余人,是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二级学院。

  红色基因浸润 思政引领

  中飞院有着天然的红色属性。初创时条件艰苦,老一辈体育人在碳渣地、草丛间进行教学训练,以忠诚担当的政治品格、令行禁止的纪律作风浸润着莘莘学子,完成了我国首批民航飞行员的培养。进入新时代,学院成立“课程思政研究分中心”,深度挖掘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资源,推进体育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价值,激发学生吃苦耐劳、不断超越自我的潜力,培养学生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意志品质;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践行当代民航精神,涵养“准民航人”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用活滚、固滚等航空体育器械教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规则程序的意识、坚韧果敢的品质。“航空体育”与“大学体育”获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

  面向职业需求 特色鲜明

  学院以飞行职业身心素质需求为目标,从“人—机—环”视角全面剖析飞行员的工作环境、职业特征和岗位能力需求,将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力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应用于课程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创新,通过航空体育教学训练使学生具备飞行人员应有的专项素质、坚毅果敢的意志品质和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空中工作的能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1999年,《紧扣培养目标,加强航空体育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0年,“航空体育”入选学校首批“优秀课程”;2004年,“航空体育”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10年,《航空体育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获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21年,“航空体育”获评省级线下一流课程。

  教学科研并举 守正创新

  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传承与创新结合”,建有航空体育研究所、民航航空安全保卫研究所、四川省红色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以及“功能训练研究室”“客舱执勤技战术模拟实验室”等实验室。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多次荣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民航科学技术奖”等奖项。科研成果《航空安全员训练大纲》被国家民航部门采纳,并于2019年12月颁布实施,为我国民航2万多名航空安全员的资质训练提供了重要规范指引。同时,学院将科研成果向教学进行转化和移植,编入教材、带入课堂,出版《航空体育教程》《航空安全员体能训练教程》《民航院校大学体育课程》等“互联网+”立体化教材,制作“航空体育”慕课,资源获点击160万余次。

  体育强校建设 亮点纷呈

  学院以创新驱动引领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快“全过程、立体化”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将课外跑步里程数作为考试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推进体育强校建设,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对外竞赛和学术交流,打造“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体育文化节”品牌活动,以体育人,让运动成为校园风尚;不断提升科学化训练水平,建设高水平竞技运动代表队,在“亚洲及太平洋杯”国际艺术集体操公开赛、全国大学生武术散打锦标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摘金夺银。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航空安全保卫学院(体育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战略全局工作,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体育强校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群体竞赛为亮点、以服务社会为使命,扎实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飞行大学体育篇章。(杨鸣亮 王旭)

原标题: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安全保卫学院(体育部):红色基因培根铸魂 守正创新以体育人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教育信息服务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