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笃君

  “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也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思想力量所在。高校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历史重任,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实现“四史”教育精准与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青年大学生“四个自信”,助益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

  首先,方法的精准与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表达路径。高校开展“四史”教育应充分在“新”与“活”字上下功夫,挖掘校本“四史”资源,利用互联网与青年学生实现面对面与“键对键”结合,开辟高校筑魂育人新渠道。课堂讲授“四史”有其优点,教师可聚焦学生关注焦点和热点,根据立德树人任务选择“四史”典型人物、故事讲解理论知识,回应学生诉求,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理论性强、讲授细致。但在平铺直叙的讲授中容易“失焦”,难以激发青年大学生对历史任务与历史事件“共情共鸣共振”。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四史”相关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融合起来,实现传播媒介与视觉技术的结合,并根据用户特征、浏览内容、停留时长、完播率、分享率等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猎奇心理与观看欲望,使其更容易接受其所传递的价值观念。

  其次,内容的精准与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素材。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短视频的“爆红”激发了全民参与热情,但平台海量内容与多样化类型也使受教育者应接不暇,沉溺信息茧房。因而,通过构建高校“四史”教育传播矩阵,聚焦“四史”相关重大事件、节日,实现“四史”教育内容的精准与协同,以多样化形式对“四史”相关人物、故事背景进行介绍,挖掘情感、营造氛围、弘扬正能量都使青年大学生更容易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决心与勇气,为高校“四史”教育奠定坚实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再次,主体的精准与协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动力。要实现“四史”教育的精准与协同,需要不同主进行联动,构建起以高校、主流媒体、政府机关为核心创作层和传播平台,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为外围创作层,以大学生、校友等转发为分享层的传播矩阵。一方面,建立高校、主流媒体、官方机构精准发力机制,打造“四史”教育传播平台。高校、主流媒体和政府机构等积极推进“四史”教育,利用各种平台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弘扬社会正能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和大学生等参与“四史”教育,发挥好协同作用。思政课教师尤其是专家、教学名师要走出舒适圈,调整心态、转变表达、转化语言,根据大学生特点进行“四史”教育。

  【作者单位系河南工业大学。本文系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精准与协同:高校思政课“四史”教育体系优化和实践“项目(编号:2021SJGLX946)研究成果】

[ 责编:丛芳瑶 ]

原标题:实现“四史”教育精准与协同,提升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效果

来源: 光明网  

教育信息网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