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北京工业大学10门课程成功获评。其中包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线下一流课程6门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截至目前,北工大已有1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北工大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名单一起走进优秀课程吧~工业互联网漏洞攻防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负责人:杨震团队成员:蒋宗礼、涂山山、刘静、庄俊玺课程特色:在本虚拟仿真...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北京工业大学10门课程成功获评。其中包括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线下一流课程6门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门。截至目前,北工大已有17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图片

北工大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入选名单

图片

一起走进优秀课程吧~

工业互联网漏洞攻防虚拟仿真实验

课程负责人杨震

团队成员:蒋宗礼、涂山山、刘静、庄俊玺

图片

课程特色:

在本虚拟仿真实验所涉及的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面对国内工业互联网领域缺乏标准规范的现状,牵头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工业互联网国际标准。在国际标准化领域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有利于提升我国在本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同时能够将课程教学与最新技术前沿、实际企业应用进行深层次结合,提升实验的效果。



水泥生产热工系统物质流/能量流

测试与计算实验

课程负责人:崔素萍

团队成员:王亚丽、龚先政、刘宇、兰明章

图片

课程特色:

融合思政元素,培养学生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掌握材料生产流程,提升与能源、资源、环境相关的相关参数的获取与数据分析技能,树立绿色发展信念、担当绿色发展责任。结合课程讲述水泥绿色制造与循环利用对于缓解资源耗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阐述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循环型社会构建方面的顶层政策设计及其在材料产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在实验教学内容方面,完整实现了由设备选择、测试部位点选、测试方法比较、测试过程、数据采集级计算分析的全过程,实现了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大学物理

课程负责人:杨红卫

团队成员:王越、崔丽彬、刘凤艳、苏雪琼

图片

课程特色:

结合物理学特点,形成立体式思政融合新途径。使大学物理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问题主线贯穿,实现递进式三级衔接混合式教学。解决现阶段混合式课程线上线下两张皮的问题。学习者为中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支撑,以评价为导向,教师引导教学活动环节,真正做到学习者为主导,实现三导式互动探究教学模式。



线下一流课程:半导体物理学

课程负责人:冯士维

团队成员:周丽星

图片

课程特色:

针对课程学习难度大、理论体系介于经典理论与经验性公式的特点,注重物理概念,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微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器件、新技术、新应用发展迅速,每一项都源于科学研究的贡献。通过不断更新、融入前沿内容,使本课程充分展现最新科技发展枝蔓,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程讲授过程中,注重将本人多年来从事科学研究的感悟和成果带到课堂上,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线下一流课程:水质工程学

课程负责人:彭永臻

团队成员:孙治荣、杨庆、高景峰、李夕耀

图片

课程特色:

针对“水质工程学”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科交叉内容多的特点,提出了“两点一线”的教学模式,即在每一堂课上都按知识点、重点和内容主线的模式来展开。面向解决污水处理工程问题安排课程讨论环节,教学方式以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强调应用能力和素质教育,突出案例分析、实践研究和模拟训练等。以探索和研究为指向、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



线下一流课程:操作系统原理

课程负责人:王丹

团队成员:高红雨、金雪云、杜晓林

图片

课程特色:

优化内容体系,构建了“基本原理-技术实现-综合应用”的多元化课程内容体系,“点-线-面-体”递次推进、“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一体化推进”的课程育人体系,“综合性设计性+基于源代码分析的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方法体系,提出了“现象-问题-启发-评估-运用”五环相扣教学法,建立了“分析-综合-评价”高阶性课堂,形成了“三维度-四模块-七环节”相互支撑的互动教学模式和“课前-课中-课后”有序衔接的诊断性课堂。



线下一流课程:材料综合实验

课程负责人:王金淑

团队成员:林健、李洪义、田英良、李小青

图片

课程特色: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招收和培养本科生的背景下,改革并系统提出了综合实验课程的内容体系。课程内容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采用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科研探究教学模式。



线下一流课程:安全协议

课程负责人:赖英旭

图片

课程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坚持“专业自信”理念。基于OBE理念的教学内容设计,强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形成“在线课堂讨论+自主实验”的微创新教育模式。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提升科研能力。基于质量持续改进(CQI)的培养质量提升方法。



线下一流课程:数据库原理

课程负责人:杜金莲

团队成员:何明、赵文兵

图片

课程特色: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特点是紧密结合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设计,课程的主要特色为:构建了“以关系理论为核心,理念先进、内容前沿”的课程内容体系,形成了“产学协同,顶目驱动”的课程建设路径,创新了“能力导向、分段实施、面向全程”的过程性评价机制。引入课程思政元素,注重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城乡综合社会调查

课程负责人:熊文

图片

课程特色:

本课程紧密围绕国家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设计与治理,针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开展空间调研、民生访谈与实践创新。本科课程将课堂与实验室移至胡同杂院,力争实现本科教学、校企合作、服务社会贯通。面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人才需要,城乡社会调查课程不仅铸才、更应育心,已初步形成特色化思政课堂及多元育人特色。除了新技术,更强调将调查论文写于胡同巷陌,传递学生课堂无法给与的人本温度,传承城市规划执业者家国情怀。



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开启了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新征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先后制定了《本科重点建设课程规划和实施办法》和《北京工业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办法》,顶层设计课程建设规划,围绕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大纲、优质教材、实验教学、考核改革、课程质量八个方面的建设任务,着力推进优质课程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继续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引领广大教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努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推动本科教学迈上新台阶。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