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原始创新,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鼓励学生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创新的实践动能,4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科学研究所、共青团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联合主办的教育创新系列讲座之《原始创新:科学道路上的从0到1》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办。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
为引导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原始创新,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鼓励学生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创新的实践动能,4月4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科学研究所、共青团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联合主办的教育创新系列讲座之《原始创新:科学道路上的从0到1》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办。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锐主持,线下线上参加人次逾22万。
葛健教授
本次讲座邀请科学院空间先导地球2.0科学卫星背景型号研究的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讲席教授葛健作为主讲嘉宾,分享其在原始创新方面的个人经历、体会与思考。
活动伊始,葛健教授从近期引发热议的ChatGPT话题切入,强调人工智能时代从0到1的原始创新思维或将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呼吁学生和青年科研人员要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进行深入思考。他以邓稼先、叶叔华、James Gunn等杰出科学家的故事为例,总结原始创新科学家的特质,即对科学执着的热爱、从无到有的冒险精神、持续努力和百折不挠的坚持。
对于如何培养高中生进行原创性研究,葛健教授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关键步骤,包括遵循自己的兴趣,调研相关的研究领域,提出关于“是什么”“如何”“为什么”的问题;学习关键概念,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和概念的组合,大胆想象并提出新想法和假设;计划和执行,试错是至关重要的过程;产生新的结果,研究新结果中的不确定性,得出结论并给出置信度,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最后,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姜碧沩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表示,对于科研工作要不断追问“为什么”,保持对科学的热爱至关重要;同时要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从0到1的创新非常重要,从1到2的坚持也尤为关键,任何领域都需要持续有深度地研究。(郑晓时)
原标题:“原始创新:科学道路上的从0到1”讲座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