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南大学教师创新课程思政带领学生探寻细胞中的“人性”光辉“细胞内部世界如此美丽,却又如此复杂,我们希望探寻细胞中存在的哲学与逻辑,进一步认知生命的规律。”在海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闵义的课堂上,生物技术专业的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思考……“在闵义教授的课堂上,我们不仅可以收获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还可以在认识细胞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海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
“细胞内部世界如此美丽,却又如此复杂,我们希望探寻细胞中存在的哲学与逻辑,进一步认知生命的规律。”在海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闵义的课堂上,生物技术专业的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思考……
“在闵义教授的课堂上,我们不仅可以收获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还可以在认识细胞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海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说。
从细胞中探寻“生命美学”
“当我们看向质膜,胆固醇既调节质膜的流动性,又促进稳定性,诠释了矛盾之美;胞吞胞吐间调节着膜面积的变化,维持了膜的稳定,显示出平衡之美;而介导胞吞的网格蛋白——有被小泡,则呈现出对称之美。当我们看向细胞的内部,细胞骨架的动态组装中,诠释了循环之美;‘行走’于细胞骨架上的分子马达蛋白,依靠蛋白构象变化实现机械运动,展现了微观世界的运动之美……”闵义用美的语言、美的视觉与美的逻辑,带领同学们走近细胞的“生命美学”。
著名生物学家威尔逊曾说过:“一切生物学问题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闵义所教授的细胞生物学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属重点基础课,对在细胞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意义重大。
多年的授课经验让闵义感觉到,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育人元素,并且有条件成为大学专业教育中思政育人的高地。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前沿学科,细胞生物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专业名词多、知识面宽泛等情况,讲好基础课已是千头万绪,如何才能在专业课中寻找立德树人的施力点呢?
针对这一难点和痛点,闵义作出具体实践。
他认为,美是“感性+理性”的认识。因此,首先从感性认识出发,运用大量真实或虚拟的图像视频资料,展现细胞内部精巧、精妙、精密的设计,以及细胞水平上多层次、非线性、高度动态的生命活动,通过视觉美强化感性认识;同时,挖掘细胞中蕴含的逻辑美,唤起理性思考。
在课堂上收获自信与乐观
“在对细胞死亡的认识中,可以融入共性与个性、过程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对立与统一多个哲学观点,能够让我们对细胞科学规律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闵义认为,可以从对细胞科学规律的揭示中引发学生的哲学思考,从对生命的哲学思辨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从细胞行为中探寻人性光辉,开展公民应具有的精神和品格教育。
闵义通过赋予细胞“人性”光辉,为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新的视角。该课程也成为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国家级示范课,并上传至“新华思政”教学服务平台。目前,教育部课程思政数字化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亲历了闵义的“生物+思政”教育课堂,海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李肇通收获了自信与乐观。“原来生物学可以如此丰富多彩,更让我认识到以后要成为谁,为了谁。”他说。
寓德于课,显隐结合,像这样的教学场景正是海南大学打破思想藩篱,走出实践误区,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同向同行的一个缩影。
实际上,课程思政不仅是育人的有力举措,对育人者而言,也是燃起教育情怀和教学激情的催化剂。“思想觉悟提高了,教学更有热情,做事更有信念,人也变得更加积极了。”闵义说。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为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海南大学从实际出发,狠抓课堂教学“主阵地”,引导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实践,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并组织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水平。
截至目前,海南大学已立项建设课程思政教改专项项目33项、选树50门校级“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课程、1329名教师完成教育部“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实现了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全覆盖。(记者 王祝华 通讯员 余梦月 梁现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