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四川大学思政课“中班授课、小班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李建华副教授为学生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作者供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近年来,各高校大力创新思政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四川大学思政课“中班授课、小班讨论”的互动式教学

 src=

李建华副教授为学生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作者供图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近年来,各高校大力创新思政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力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教育部社科司和中国教育报联合开设“聚焦高校思政课”栏目,每期推出一所具有特色的高校思政课的经验做法,通过典型做法、案例,探讨高校思政课行之有效的路。

  “本科阶段教育既是当代青年学子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成型期,也是他们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这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在思政课中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的人生志趣,使思政课成为有吸引力、有抬头率、有参与感、有获得感的‘金课’。这就对传统的大班授课的思政课堂教育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校党委副书记曹萍教授对记者说。

  在“中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教育主体,双主体寓于一体,已经成为四川大学深入实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持续打好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的鲜明特征。教师从以往的独挑大梁转变成了引导式教学、启发式授课,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了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让课堂教学从师生“各自为营”转变成团队合作探究,使课堂更加活跃,教学更富实效,“教”与“学”真正做到了互补相长。

  “六位一体”建立教师队伍

  “我志愿成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忠于党的高等教育事业,以德立身、博学厚仁,言传身教、潜心问道,让学生对本课程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奋斗。”青年教师马文武在参加思政课新进教师宣誓仪式时说。他认为,“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当好传授知识的军师,还要当好塑造学生品格和人格的人师,为立德树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要上好思政课,确保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教师是最为关键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学校以完善“六位一体”思政工作队伍为基础,强化思政课建设的人才保障,近年来成立了党委教师工作部,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教导员、班主任、学术导师、组织员“六位一体”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体系;坚持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两支专业队伍,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培训方案,明确要求思政课教师年度参加培训不少于8学时、新入职思政课教师不少于16学时,不断提升教师讲好思政课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育人水平。

  去年,青年教师付志刚副教授参加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和厦门大学“四校联动”首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集体备课会,与四所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共同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课程改革、教研室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创新举措以及集体备课思路创新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四校联动’集体备课会打破了以前各校单独集体备课的模式,东中西部四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取长补短,有助于将各校特色内容与课程相结合。”集体备课为付志刚更好地上好思政课打开了更宽的视野和思路。

  “教”“学”双主体寓于一体

  “请同学们拿出手机,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你的答案。”在课堂上,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李建华利用智慧教学课堂系统对学生如何认识“新时代的内涵”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收集上来的答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课堂讨论。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走进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兵副教授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30名学生围坐一起,相互讨论冯老师讲授的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后的学习体会与收获。

  这是四川大学以“中班授课、小班讨论”互动式教学模式为切入点,采取启发式授课、互动式研讨、多元化考核,积极探索打造一流思政课堂的一个缩影。通过探索与创新,思政课在川大学子眼中不再艰涩无味,“填鸭式”的课堂灌输在川大课堂难觅其踪。

  “填鸭式的讲授,是没有吸引力、感召力的。现在的课堂上,往往全是被手机吸引的‘低头族’,要想唤起同学们听课的热情,必须在课前的备课上狠下功夫。”最新的时事、最新的理念、最新的社会现象常常出现在付志刚的课堂上。

  思政课授课的选题选定,老师也留给学生很大空间,引导他们设计并确定主题,写好发言提纲,并通过点评发言提升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团队合作。同时,学院还开展课程实践活动,打造“8秒正能量”“红动1小时”“五彩石”志愿活动等一批思政课主题教学实践品牌,有力地推动了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校园、走入社会,实现了课前准备、课堂互动、课后实践的全覆盖。

  除此之外,学校实现过程化考核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相比以前用一次考试的分数评定学生的情况,川大更加注重过程化考核,要求课堂成绩占比不少于50%,学生的课堂讨论情况、随堂测验情况、小论文写作以及参与宣讲时的表现都在思政课的学业成绩中有所体现。

  启发式教育、互动式讨论和非标准化答案考试,正在成为四川大学思政课的鲜明特征。

  名师示范点燃课堂

  学校党委书记坚持为新生讲授“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一课,校长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知名院士为新生讲授学术诚信第一课,以讲好三个“第一课”为示范,让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滋润学生心田。

  “学校党委切实担负起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领导责任、政治责任,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工作机制。特别是注重推进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组织的管理功能,发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等各类教师的协同育人作用,汇聚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形成‘三进’工作的重要合力。”四川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教授介绍。

  校长李言荣院士坚持带头定期深入思政课课堂听课,与青年学子围坐一起,围绕“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主题进行面对面交流,聆听青年学子学习生活中的心声,共话青年成长成才和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勉励学生以更高的目标、更宽的视野、更大的胸怀,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又红又专的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积极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面对面、互动式“进课堂”教学展示会,以“全员互动”“精准教学”“问题导向”为课堂教学理念,与学生广泛开展互动交流,课堂气氛活跃,热烈的掌声、会心的笑声汇成课堂和谐交响曲,切实增强了思政课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实效性,实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面对面、互动式进课堂、进头脑。

  为集中打造“名师示范课堂”,在个人申报、教研室推荐的基础上,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精心推选了首批20堂“名师示范课堂”,集中全院力量进行重点建设,力争使每一堂课都有特色、都是精品、都深受学生欢迎,都能成为在全国可推广、可学习的高质量“名师示范课堂”。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