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继考研人数不断突破新高后,考博热浪袭来。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开始了重读本科。各类“考学热”的背后,是对学历的执着还是对知识的追求?“上岸”之后,读书的“涯”在哪里? 从专科到博士,“我”走了多少远的路? 专科大三这一年,张泽决定参加专升本考试。 在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读书时,身边的同学很少考虑升学,张泽突然想到,如果自己也这样下去,以后也许只能去打工,“那种生活一眼就看到头了,我的未来...
近年来,继考研人数不断突破新高后,考博热浪袭来。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开始了重读本科。各类“考学热”的背后,是对学历的执着还是对知识的追求?“上岸”之后,读书的“涯”在哪里?
从专科到博士,“我”走了多少远的路?
专科大三这一年,张泽决定参加专升本考试。
在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读书时,身边的同学很少考虑升学,张泽突然想到,如果自己也这样下去,以后也许只能去打工,“那种生活一眼就看到头了,我的未来真的要被这样限制住吗?”
那时他20岁不到,想要继续读书,想要有更多选择,想要成为一名站在大学课堂上讲课的老师。
于是,偌大的图书馆里,只有少数几个的同学坐在一起,教材哗哗翻着,笔尖刷刷写着。张泽偶尔抬起头来,和他们一起讨论高数题目。
现如今坐在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宿舍里,回忆起这段经历,张泽依然觉得开心:“那个时候是自己主动学习,特别沉浸,吃饭都在背单词,”他说着笑起来,“有天晚上梦见做高数题,第二天醒来赶紧记下来,对答案一看居然是对的。”
2015年,顺利升入河南理工大学后,张泽开始备战考研。2017年,他成为河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
虽然学历不断提升,但张泽依然因为出身而自卑。小组讨论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为了一场交流会要在镜子前反复练习……他觉得,主角逆袭的戏码好像并没有在自己身上上演。
研究生期间,张泽曾在遥感所实习,身边都是名牌大学出身的学生,他说:“可能大家敲代码的能力都差不多,但当面对不熟悉的领域,他们就相信自己可以做好。我反而总会担心自己没做过,会不会完成不了。”
遥感所的老师则对张泽的工作成果给予了肯定,他还鼓励张泽继续深造。同学也夸赞他代码写得好,“学历和能力是两码事。”他对张泽说道。
张泽突然被点醒了,“我原来一直追求更好的学历,却忘记这只是钥匙,进入门后的生活才是重点。”
他很少再因为专科生的身份局限自己,决定继续在学术研究这条路走下去。张泽尝试申请了多个学校的博士,参加考试,最终被浙江大学录取。
现在他27岁,想要继续做研究,想要深耕深度学习和时空预测领域,想要博士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老师。
大龄再读本科,“我”为什么要“逆社会时钟”?
今年6月,28岁的汤莉坐在了高考考场上,她要答一份迟到了10年的试卷。
18岁那年,正在备战高考的汤莉突然被学校告知,因为户籍问题她无法参加考试。这对于当时成绩还不错的汤莉来说,无疑是个打击——她已经在规划,要考医学专业。
因为不想复读,汤莉和家人商议后决定从零开始学习日语,去日本读大学。最终,她考上了日本一所大学的生物科技专业
然而,汤莉却在两年后退学了,“这个专业更偏向化工,我努力过,但实在读不下去了。”
2016年,汤莉回国,工作、创业,独立经营一家留学机构,但心里始终放不下学医的想法。
她决定再次参加高考。
买了一些教辅,梳理好需要备考的科目,汤莉就这样以社会考生的身份,加入到浩浩荡荡的高考大军中。从2021年3月到今年6月,她一边在机构给学生讲课,一边私下给自己补课。
重拾起来的教辅、枯燥难记的知识点、再简单也做不对的物理题,千万高考生面临的焦虑同样向她袭来。她开始质疑自己究竟是为了提升学历,还是为了读喜欢的专业。
在题海中沉沉浮浮,重新理清自己目标和院校,汤莉想明白了自己考试的本心,“我重新考大学就是为了学自己一直想学的医学知识,不是为了工作,也不一定要上某所学校,能去学就可以了。”
今年8月,她收到了广东医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和汤莉不同,黄朗朗在28岁时面临的是父母的压力。当时她正在一所国际学校工作,生活稳定而轻松,身边不少同事已经结婚生子,父母希望她也能安定下来。
快要走到30岁的分岔路时,黄朗朗却选择远赴爱尔兰,再读一个教育学本科。
本科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的英语专业,却因为教育工作接触了不少孩子,黄朗朗渐渐对儿童学前教育产生了兴趣。也是在这时,她发觉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我想系统地学习教育学知识。”
顺利申请好学校,告别家人和朋友,坐在候机厅准备登机的黄朗朗却哭了起来。
她坦言,自己那时害怕过,“离开熟悉的环境,独自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很迷茫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但她还是想要挑战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既然是自己做出的决定,不管多难都要坚持下来。”
在开学第一天的自我介绍,作为班上唯一一个中国学生,她说:“我今年30岁了,来自中国。”班里的同学开始鼓掌,黄朗朗听见,有人大声地说了句:
“你真是个勇敢的女孩!”
“上岸”之后,“我”如何找到读书的“涯边”?
升学考一直是常年霸占热搜的话题,高考、考研人数不断增多的同时,“考博热”也渐渐兴起。根据教育部官方公众号“微言教育”在今年3月发布的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有在学博士生50.95万人,在学硕士生282.29万人。
在考博辅导机构工作多年的李几深发现,近年来前来咨询考博的人越来越多,“有应届的、有在职的,我觉得人数增多一方面是研究生的数量在上升,另一方面是疫情下就业形势严峻,不少人会选择继续求学。”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吕林海补充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国家需要大量科研人员的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文化、教育方面的提升。”
谈及“考博热”时,吕林海建议考生要对自己进行全面评估。“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科研工作,学生应该评估一下自己的学识积累、学术兴趣和知识创新能力,否则遇到高难度的学术挑战时,没有很强的动力就会退缩。”
李几深在自己公众号的文章里提到,随着学习的深入,思维的提升很重要,一般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生都具备双向思维,他写道:“对于考博来说,至少要达到立体思维的层次,最好具备较强的四维思维能力。”
而对于再读本科的现象,吕林海说,这依然是一个较为小众的群体,“这跟我们过去的理念不一样了,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而社会对于他们的自我选择包容度也越来越高,”他认为,选择再去读书无论年龄多大,都不算晚,“读书应该是遵循自己的内心,而非外界的要求。”
读完本科,黄朗朗又申请了研究生。如今她已完成学业,继续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前教育工作。
对大学满怀期待的汤莉则一边处理着工作,一边准备入学报到。
升入博三的张泽正埋头准备论文,并关注毕业后自己可以应聘哪些大学的讲师。再回想自己这几年的考学经历,他在朋友圈写道:“过去的是梦,未来的是希望。”(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刘欢)
原标题:“考博热”与“重读本科”:考学有岸,读书无涯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