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继去年6月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今年5月6日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基础研究中心,5月18日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堂班之后,清华大学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又有新动作。5月21日,研究人员横跨六个院系的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成立,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管委会主任尤政院士,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院士出席成立仪式并共同为中心揭牌,史元春教授被聘任为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清...

 oldsrc=

  继去年6月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今年5月6日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基础研究中心,5月18日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堂班之后,清华大学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又有新动作。5月21日,研究人员横跨六个院系的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成立,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管委会主任尤政院士,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院士出席成立仪式并共同为中心揭牌,史元春教授被聘任为中心主任。

 oldsrc=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

  尤政院士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是当今科技的前沿,也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成立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是清华大学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里程碑事件。当前,新型的用户终端层出不穷,可穿戴,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智能家居等,蕴含着巨大的新兴产业应用潜力,而且这些设备与终端交互的形式也直接影响着其产品的竞争力,迫切地需要开展面向新型用户终端和交互产品发展的智能交互研究支持以及人机和谐的智能交互技术。希望智能人机交互中心能够更好地汇集学校的力量,在智能交互方面开展原创性的研究工作和技术创新,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研究和交流的中心,智能交互平台原创技术的推广中心,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与清华在人工智能的发展战略。

 oldsrc=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

  张钹院士代表人工智能研究院致辞。他说,人机界面实际上是从计算机诞生开始就与之共同发展,形影相随,互相影响,但发展至今依然不能满足用户的更高需求,使得人机界面往智能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也就提出了当前智能人机交互这样的一个课题。当前交互技术不断进步,从最初非常简单的命令行到今天的文本,语音,触屏、虚拟现实等交互技术更加多样化,希望研究中心利用这些技术创建新的交互方式,在这方面研究中心实际上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也有一些成果,希望这个中心继续努力,为国家和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钹院士对记者说,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是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第4个重要的研究中心,未来还将部署成立6个左右的研究中心,基本覆盖人工智能研究的主要领域和课题,希望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高地。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901/f4ad3e088dfc400jpg OLD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0901/f4ad3e088dfc400jpg /></p><p align=尤政院士与张钹院士共同为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揭牌

  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院士和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院士共同为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揭牌,并向计算机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史元春颁发了中心主任聘书。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同时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高文、中科院软件所人机交互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戴国忠任学术顾问。

 oldsrc=

清华大学教授史元春,被聘任为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主任

  智能人机交互研究中心主任史元春表示,中心将在清华大学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支持下,以本次会议为起点,深入开展智能交互的研究,并与学术界与产业界开展广泛而有影响力的合作。智能交互研究中心将从用户与设备间自然高效的信息交换理论基础、算法和实现技术等方面进行原创性研究;建设智能文本输入、情感交互数据库、人机互启发式协同英文写作系统,提供脑机交互实验系统,建成清华大学智能交互开放平台;举办开放的、国际化的与智能人机交互相关的学术活动,增进学术交流;推广智能人机交互技术,促进产学合作与技术转化。

  启动仪式结束后,还举行了人工智能交互开放平台的发布以及相关的学术报告会,其中不乏超小全键盘输入,脑电输入,人机启发式英文论文写作系统(学术论文作者的福音)等诸多黑科技。

  比如此次发布的智能文本输入开发套件,从用户输入行为建模,输入意图推理算法,人机交互设计和技术评测四个方面提供数据和方法的支撑,可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虚拟增强现实方面,可实现VR手动输入,桌面或双手盲打,压力输入,脑电输入等诸多"神奇"的人机交互方式。

  而人机启发式应用写作系统则让计算机智能理解用户的英文写作意图,实现人机智能互启发式的高效语言组织,帮助广大学者进行更准确、专业的论文写作。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