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河南黄河科技学院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  把“双创”融入学生血脉  天南海北4个小伙,聚在河南郑州,干了一件大事——销售黑枸杞,居然占据郑州批发市场九成份额。他们是黄河科技学院“孵化”的创业者,没有仓库,学校免费提供;不懂经营,“校友导师”手把手帮扶。2016年,他们销售黑枸杞120万元,还研发出养生茶。  “再小的幼苗在这里,也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胡大白说。如今,这个科技...

  河南黄河科技学院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

  把“双创”融入学生血脉

  天南海北4个小伙,聚在河南郑州,干了一件大事——销售黑枸杞,居然占据郑州批发市场九成份额。他们是黄河科技学院“孵化”的创业者,没有仓库,学校免费提供;不懂经营,“校友导师”手把手帮扶。2016年,他们销售黑枸杞120万元,还研发出养生茶。

  “再小的幼苗在这里,也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黄河科技学院董事长胡大白说。如今,这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驻企业和创业团队130个、在孵小微企业45家、毕业企业15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

  播撒种子,“两张皮”拧成“一股绳”

  走进黄河科技学院,第一堂课就是“双创”。30多年前,学院创始人胡大白拿出30元办学,而今学校资产已达30亿元。

  “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创业传奇。它让我敢于将想法变成行动。”国际学院学生娄世坤加入创客联盟。从解决校园物流“最后一公里”开始,他获得第一桶金,现在成立的公司承接了多家互联网企业区域业务。

  把“双创”融入学生血脉,涉及教学体系改革。院长杨雪梅介绍,学院搭建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平台、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平台、创业辅导平台、微创业培育平台,提供了贴合实战的“双创”课程及训练。

  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张睿是创新能手。小型3D打印机、简易激光雕刻机……入学两年,他完成了数十件发明作品,学校专门为他设立“坦途创客工作室”。2015年暑期,张睿带领团队设计的双向DC—DC变换器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

  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如何从“两张皮”拧成“一股绳”?杨雪梅总结道,关键是打通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培养、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实践能力强化和项目孵化这“四重门”。

  深耕细作,让每棵苗茁壮成长

  几年前,建筑工程专业学生李威在路上萌生了金点子,“我想做一款便携代步工具。”李威随后选修自动化工程专业,和老师一起搞技术攻关,研发出拥有自主产权的独轮平衡车。如今,李威组建的公司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产值近亿元。

  行走在黄河科技学院,盛放的荷花池旁便是创业“梦工厂”——与二七区政府共建的“U创港”。这里形成“创客工厂—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全链条,搭建了公共综合服务、专业技术支撑、科技金融服务等5个服务平台。郑州市知识产权局在园区设站;二七区政府在校内共建中小微企业服务中心,协助28家企业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为30多个大学生争取到创业补贴……资金平台支持,好点子不愁销。校友会成立创新创业资金池,仅河南校友企业联合会的资金池就已达2000万元。目前,众创空间入驻项目和团队70多家,80%来自本校师生;产业园入驻企业和团队130个,15家年产值千万以上。

  精准滴灌,给“创客”保驾护航

  毕业生程东东从事设计,是在校生马维祥的“导师”。一开始,马维祥把品牌取名“百草园”,可能涉及侵权;成立公司时,年轻人凭着哥们义气没签任何协议。类似风险,被程东东一一化解。

  创业问题各不相同,如何精准帮扶?在黄河科技学院,“最后一公里”由“校友导师”完成。作为全省唯一获得授权的创业咨询师认证点,学院选聘优秀校友企业家组成“创业导师”,从团队管理、项目发展、技术支持等方面指导学生。

  面对哈佛大学商学院的邀请,2014届毕业生赵杰却选择放弃,留校创业。“当时我正对VR着迷。留学可以再考,市场机遇错过了不会再来。”赵杰说。在学校帮助下,他很快组建团队,第一桶金赚了1600万元。“学校传达给我的,不是非要让每个人都创业成功,而是每个人都应该有创新、创业意识。”赵杰说。

  “培养创新人才,不是仅仅开一门课。学校要树立‘创新教学’理念,让每一位老师参与其中,久久为功。”胡大白说。

  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认为,高校“双创”有两重意义,一是高校依靠自身的科研实力,成为“双创”阵地;二是高校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他认为,目前“双创”在高校掀起热潮,但仍有诸多障碍,顶层设计缺乏统管牵头部门,对教师、学生的管理也需要更灵活的体制机制。“大学生是最有活力的‘创客’群体,有知识、有梦想、有行动力。如果能解决好这些问题,校园将成为中国创造的活力之源。”喻新安说。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