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希望涉农高校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北京农学院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为党育人、...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希望涉农高校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北京农学院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与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时代重任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特色培育道路。

  加强顶层设计 强化“三农”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为完善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北京农学院研究出台了《北京农学院推进分类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现代农林大学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路径,制定了“公共必修课培养学生基本素养,专业选修课拓展学生专业兴趣,公共选修课加强学生跨专业、跨学科门类的通识教育”的课程方向,推进人才培养由单产业型向全产业链融合型转变。五年来,该校学生在学科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56项、省部级奖项923项,文体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52项、省部级奖项304项。

  此外,学院还创新开展多元制递进式“3+1”人才培养模式和“四层八段多元式”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着重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引导学生深入京郊、了解农村,并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成立北农耕读教育中心,创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在教学方面,学校还增加了“双师型”教师授课数量,将“土专家”“土秀才”等乡村人才引进学校课堂,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提高学生就业及服务社会的能力。

  涵养“三农”情怀,增强知农爱农人才责任和担当

  培养“三农”情怀需要从生活的点滴中入手,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在这方面,北京农学院充分利用课堂以及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搭建起了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养平台。

  在课堂上,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将思政课“红”的底色与学校“绿”的特色深度融合,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内容纳入思政课教学,把知农爱农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截至目前,已有8门课程入选北京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在校园内,北京农学院陆续举办了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如“食品文化节”“三农文化节”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打造研究生“尚农大讲堂”“都市现代农林进展”特色平台,形成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在校园外,依托北京红色资源,陆续开展了“博物馆文化之旅”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党史展览馆、香山革命纪念馆、北大红楼等参观学习,教育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据统计,目前已有800多名学生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和世园会等服务保障任务,累计志愿服务3.2万余人次、53万余小时。

  践行强农兴农使命,引导学子在“三农”一线建功立业

  为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实验室,到产业一线和社会基层、田间地头解问题、求学问、练本领,五年来,北京农学院共有880余支学生团队、7300余名师生参与了社会实践活动,52个学生党支部与京郊农村党支部结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

  多年服务产业一线及田间地头,让北京农学院取得了诸多成就:园艺研究生第一党支部通过“乡村调研+专业指导+帮扶实践”助力当地香草产业发展,被评为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生物与资源环境学院师生党员多年来接续助力平谷北寨红杏生产和销售,被多家媒体广泛报道;“北京农学院城乡民宿调研团”荣获团中央2019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返平谷,兴桃富农”——大学生文创桃赋能产业振兴实践项目获评团中央2021年度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品牌项目。

  未来,北京农学院将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思想引领,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涵养学生知农爱农情怀,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新型农林人才。(北京农学院 供稿)

[ 责编:丛芳瑶 ]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