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小暑”过后,地处山东南部的沂蒙老区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对山东利兴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兴化工)总经理张峻恺来说,更大的收获在于高端溶剂应用研究中心的落地。
转眼间,利兴化工已成立七年了。对于这家以研制锂电池电解液溶剂为主业的高企来说,拳头产品如何迈向高端事关未来。而后者恰恰是签约方临沂大学的强项。
创办于1941年的临沂大学地处沂蒙革命老区腹地,是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其中,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榜单。在临沂大学党委书记王焕良看来,“企业出题—高校解答—市场检验”模式一直是该校重点打造的成果转化模式,并且,他们将之注入了新内涵。
王焕良将其总结为可复制可推广的“四个一批”临沂大学成果转化模式,即扎根沂蒙大地,目标服务临沂,通过“出台一批政策,搭建一批平台,组建一批团队,转化一批成果”来深度服务地方。
科研经费首破亿元,源于灵活高效的制度设计
“该研究突破了长久以来阻碍肠球菌遗传学研究的瓶颈,为肠球菌和其他革兰氏阳性菌提供了一套高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使得以前无法进行的研究得以实现。”
这句话出自哈佛大学微生物学家迈克尔·吉尔莫教授对临沂大学教授张兴林的评价,后者建立了独特的细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方法。早在2020年初,国家发布新冠疫情公告之后,张兴林团队便第一时间响应,仅用7天就研制出三种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了国家食药监局认证,成为山东首批战“疫”成果。
在临沂大学,张兴林团队的脱颖而出并不是孤例,而是呈片状出现。越来越多的团队投身到科研一线中去,推动着科研经费水涨船高。数据显示:2021年该校科研总经费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为“十三五”该校总经费的70%。
科研经费首破亿元,既源于旺盛的时代需求,也源于灵活高效的制度设计。
近两年来,该校重点推出了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实施办法等6大科研新政,全面取消了科研管理费,对横向科研到位经费实行配套经费,简化了劳务费支出、绩效提取等相关流程,简化了科研项目立项程序、结题程序,规范中间过程管理。
新政之下,一批本领过硬的应用型科研团队脱颖而出。
该校商贸物流团队编撰的《临沂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助力临沂入选首批国际物流枢纽;农业规划团队获批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编制了科技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2018—2025)》,在国内12省份编制各类农业规划项目100余项;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团队起草制定的《设施蓝莓生产技术规程》发布,填补了我国蓝莓产业行业标准的空白……
新制之下,年轻人才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张兴林、李法强、刘云国等一批科研团队负责人相继成为沂蒙优秀青年人才、沂蒙优秀专家型人才、沂蒙优秀创新人才……
在老区呼唤高水平成果的年代里,临沂大学正提供“独一份答案”
作为国内最早开发红土镍矿火法冶炼镍铁的企业,山东鑫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完成了上游产业链接,锻造出镍电联产的独特优势之后,目标瞄向了“电—镍—钢—材”全产业链条。如何破解难题?他们将临沂大学拉入“合伙人”团队,成立了临沂大学鑫海能源材料研究院。
企业为该平台提供1200万元科研经费,后者出人才、出技术、出方案,也让该项目成为临沂大学史上首个千万级别的横向课题。
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管理者应该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的难题,到经济主阵地去建功。自去年该校出台校企联合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后,“企业出题—学校解答—平台支撑”模式成为各大项目落地的关键共性。
记者了解到,该校围绕山东省“十强产业”和临沂市“十优”产业发力,山东商贸物流研究院等15个应用型协同性研究平台应运而生。其中,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出资2700余万元的实验设备,与临沂大学共建罗克韦尔工业自动化联合实验室;同时,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获批设立,成为山东高校首个实体建制运行的乡村振兴学院。
在新政刺激下,在新型平台加持下,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脱颖而出。
2020年,临沂大学获批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奖、2项科技进步奖,实现了该校以第一单位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的历史性突破;2021年,该校陈思羽博士完成了该校在《自然》杂志发表的第六篇论文;智能控制工程与加工成型团队和山东豪门铝业有限公司通过高性能微通道散热铝基板材料的研发,解决了变频行业变频模块散热效率低的瓶颈问题……
去年10月,该校产教融合科技园顺利入选山东省“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储备名单,将获得建设资金8000万元。
王焕良表示:扎根沂蒙、坚持应用,临沂大学将持续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为沂蒙老区高质量发展贡献“临大力量”。记者 王延斌 通 讯 员 王 梁 谢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