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秉承着开拓创新的精神,大湾区的创业者和教育工作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有思考,更有实践。创新的活力来自于教育的开放,第四届北京大学SOMIS校长论坛于5月31日举行“教育开放与创新”分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教授就全球化与教育开放问题进行主题分享,并邀请国际教育和民办教育专家展开讨论。  “教育开放与创新”分论坛得到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教育系统的大力支...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秉承着开拓创新的精神,大湾区的创业者和教育工作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有思考,更有实践。创新的活力来自于教育的开放,第四届北京大学SOMIS校长论坛于5月31日举行“教育开放与创新”分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教授就全球化与教育开放问题进行主题分享,并邀请国际教育和民办教育专家展开讨论。

  “教育开放与创新”分论坛得到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教育系统的大力支持,设立线下会场,通过线上和线下交互讨论。SOMIS8期校友,广东新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续红博士担任论坛召集人和主持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正教授王栋,梅州市梅江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陈启泰,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总校长陈伟佳以及苏州山峰双语学校执行校长、创校校长刘海粟以及近200位SOMIS校友、梅州市教育同仁参加了论坛。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1224/6e6f3bbd02e0d98.png

  续红,五月花教育联合创始人,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民办教育协作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教育基金会副理事长,澳门科技大学校友会广州分会会长,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学会副会长/健康教育委员会主任。

  论坛召集/主持人续红博士阐明了“教育开放与创新”论坛的意义。立足今天的教育,需要用放眼全局、兼容并包的理念来关注开放和创新。 教育之所以要开放,是因为我们的世界是多元化的,这种多元化体现在海内外差异、南北方差异,以及区域内和省内的不均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内部也存在巨大差异。 重点革命老区梅州、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深圳经济特区的教育就呈现不同特点,但他们基于各自的禀赋条件,开拓创新,努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供给。本次论坛邀请了不同区域的教育主管领导、专家齐聚研讨,在区域分布和角色站位上体现了多样化和开放包容的精神。

  王栋:从全球化新发展趋势看教育国际化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1224/989be0298d0b292.png

  王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长聘正教授。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原副部长兼智库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兼任的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欧美同学会“东亚安全论坛”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王栋教授做了题为“从全球化新发展趋势看教育国际化”的主题演讲,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全球化趋势的核心特点是什么?第二,全球化背景之下,教育国际化面临何种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好坏参半。利在于通过国际分工推动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更加高效地配置和重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的相互依存,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提升国际投资体量和全球贸易增长。弊在于全球化导致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两极分化,特别是加剧了经济体内部的不平等带来的政治分化和社会分层,乃至政治动荡。

  全球化发展的呈现三个趋势:

  第一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趋势全球网络宽带增长了35%,疫情让线上沟通总量急速提升,网络购物、在线教学、远程医疗等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常态。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出现了一个双向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进入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线上线下相互融合、混合性外交。同时,数字鸿沟使资源信息发展的差距更加明显,全球数字化规范和规则的缺失也蕴含巨大风险。

  第二是全球化的区域化的趋势。各国通过加强区域的经济合作来对冲全球性波动给本国经济带来的震荡。区域合作并不意味着区域化会取代全球化,区域化也不是全球化的倒退,而是全球化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是当前全球化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且明显的特征。

  第三是全球化的慢速趋势。“慢球化”是形容全球化的节奏发生了变化,放慢了全球经济的融合,世界经济仍然在新冠疫情的阴影下艰难复苏,新冠疫情进一步把全球化推向慢全球化。“慢球化”并不是全球化的回流和倒退,而是在遇到新冲突新问题的时候,需要进行的调整,从而让全球化以更加健康的模式推进。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国际化主要特征是:过去以发达国家为核心,未来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教育国际化的新增长点,新兴国家在教育国际化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一个是现在逆全球化对于教育国际化的质疑,二是数字鸿沟使得教育质量差异更加明显,三是发展中国家依然面临人才外流的困境。

  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机遇:一是教育全球化有利于促进良性竞争,进而提升教育质量;二是数字全球化有利于新的教育国际化模式的开发;三是多种挑战为完善教育国际治理开辟了新的契机。

  综上所述,在严峻复杂挑战下,各国应该要加深加强合作,注重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内部改革,通过持续规划的 国际学生流动平台,建立跨国国际课程体系。跟踪教育国际的素质资源,规范多元化、多样化的学生交流方式,打造全球智库,以此来 构建并完善教育国际化的治理体系。

  陈启泰:特色办学新路,强老区教育新基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1224/383e18d56d176b2.png

  陈启泰,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局长

  作为教育部门主管领导,陈启泰局长一直关心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响应党中央和广东省委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战略的号召,鼓励区内青年教师开放创新教育观念“走出去、请进来”,通过与广州五月花教育建立结对帮扶,推送区内青年教师和骨干力量赴 北京大学参加了“领航未来”青年教师研修班。

  梅江区作为梅州市的核心区,文风兴盛、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梅江区在广东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但 在教育创新发展上走出了特色办学新路。梅江区作为原中央苏区、省内重点革命老区先后孕育了大量的文武进士、将军、“两院”院士、大学校长的英才。梅江区文化底蕴深厚,超过百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就有12所,仅一所“ 梅州中学”就走出了8位院士和一批大师。为重振梅江教育雄风,梅州教育人秉承客家人“ 耕读传家,崇文重教,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走特色办学之路,取得了一系列的全国和全省的荣誉称号和多块“ 金字招牌”,令梅江教育呈现出强大活力和蓬勃生机。梅江区教育局在全体教育人的努力下,共同创造了以下的成绩:

  建设新学校,回应新期盼:梅江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坚持 每年将近六成财政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为梅江区按下了学校建设“快进键”。梅江区教育局为配合区域城市提质扩容、带来的系列需求,科学制定学校建设的计划和出台相关政策来加强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十四五”期间将累计增加23660个学位,中心城区学生入学难问题将会得到彻底解决。

  巧用新技术,激活新课堂:梅江区教育局非常重视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落实”云课“,”AR技术”灵活使用科创教学工具等新技术,激活新课堂。本次论坛线下会场就是在有AR技术的 嘉应中学“教师驿站”进行的。梅江区教育信息化在梅州市率先进入“云时代”并完成了梅州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如 校园网“班班通”、生态型智慧校园、“云课堂”等项目实现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 三全目标”。疫情下,梅江区还利用梅江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将AR技术融入教师日常教学中,展示了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体教新融合,打造新特色:为檫亮“足球之乡”这张名片,梅江区教育局采取多重组合拳来强化,队伍和学员的技能和素质,为国家队、省队和省级俱乐部输送大量的运动员, 令梅江区“足球之乡”实至名归。

  探索新机制,助力新发展:梅江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社会助学、联合办学、公建民营、管办分离”等新的发展模式,调动教师积极性,发挥名校辐射效应,提高办学新效益,助力教育新发展。在加强学校联体发展,实现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也是未来梅江教育探索的一个新发展模式。拟借助海外科学的管理模式、“品牌效应”的名校带新校的模式来实现校与校之间管理经验、教育教学成果等资源共生共赢、共融共享,充分发挥优质名校资源的辐射效应。

  陈启泰最后指出:梅江区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宽的视野审视教育,以更广的角度谋划教育,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教育,进一步夯实教育发展基础、补齐教育发展短板,办好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全面提升老区教育综合实力,为擦亮“文化之乡”新品牌,谱写教育振兴新篇章。

  陈伟佳香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大场景与大湾区融合的机遇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1224/c41de87a9ce6a88.png

  陈伟佳,香港浸会大学附属学校王锦辉中小学总校长;香港学界舞蹈协会董事会主席;香港特区政府大学资助委员会委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会理事;香港岭南大学社区学院及岭南大学持续进修学院校董会成员;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香港董事学会资深会员。

  陈佳伟博士一直致力于K-12的教育创新和发展,不但参与开创了香港基础教育的直资模式外,还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接轨和融合上探索着新模式。他也是港区最早组织师生来大陆和北京推行“爱国情怀”教育的校长。他强调国际化的香港并非简单的“西化”,而是某种程度上的全球化;香港基础教育的国际化根植于其社会发展的国际化,在香港回归祖国后,在“一国两制”的社会治理结构下,香港的教育国际化也会走向全球化。

  如何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多元化的发展?陈伟佳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不单体现在经济和法制等方面,教育资源的共享尤为重要。2019年颁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 加强基础教育交流合作,鼓励粵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姐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 研究开放港澳中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到广东考取教师资格并任教等政策加持下,重点关注香港国际课程的杰出成果,将香港国际课程、教学模式及经验在大湾区进行“在地国际化”的落地和应用,不是简单地“ 移花接木”,更不是直接把国外课程搬入自己土壤的简单“洋化”。

  港区内的师生也应主动看到当今国家颁布的《纲要》等各项政策带来的机遇、主动迎接将近6000万人口基数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和在地国际化教育创新将迎来的发展契机。

  刘海粟新型全球化背景下的学校发展初探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1224/14003543b808049.png

  刘海粟,苏州山峰双语学校执行校长,创校校长,曾任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旗下明德国际体系执行校长,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副校长,上海市建平中学国际部主任,SOMIS6期校友。

  刘海粟校长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刘海粟就如何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四个建议:第一,学校要营造积极包容的学习环境;第二,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机会, 接触来自其他文化的人;第三,配备一支能够培养学生全球素养的一个教师队伍;第四,学校提供的课程要能 更好地体现开放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苏州山峰双语学校将从全球语言课程、全球文化体验、全球项目制学习培训学生核心素养,使其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

  刘海粟倡导SOMIS校友学校要相互走动,实现师生互访、课程互通、学分互认和体验互联,范围可以从区域到全国到亚洲到全球。

  论坛召集人续红总结,未名湖畔是一片海洋,凝聚着无数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科学巨匠,潜心研究,创造影响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伟业。我们北大SOMIS也如同一片海洋,凝聚了上百位有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工作者,通过终身学习实现自我的成长,通过论坛分享实现知识的传播,通过躬耕教育实现知行合一。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是在首都北京、世界客都,还是改革开放的前沿的粤港澳大湾区;无论是未来还是现在,我们对教育情怀,对教育的无限的追求都凝聚于我们的智慧。让我们共同为未来、为教育的明天贡献出我们的智慧,添砖加瓦,续写新篇章。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1224/6ff05a6d600e6cd.png

  最后, SOMIS学术导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培训办主任范皑皑感谢各位嘉宾以及梅江区对论坛的支持,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线上与线下融合的思想交流。在粤港澳大湾区讨论教育开放与创新的话题有独特的意义。 未来需要创新,没有创新,未来就只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创新需要开放的心态,没有开放,创新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全球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教育国际化也面临机遇和挑战,SOMIS校友学校内部的互联互通、互认互访也是一种开放和创新。

 src=https://img.e-chinaedu.cn/uploadfile/1/2022/1224/1403630ed39d0c2.png

  论坛持续2个小时,SOMIS1-9期共100多位校友在线参与了论坛,时间虽然有限,但是与会代表们的思想无限,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还在延续,从未停止。

[ 责编:邱晓琴 ]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