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增量和总量均创历史新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稳就业的重中之重。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内外因素叠加,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挑战...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增量和总量均创历史新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稳就业的重中之重。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内外因素叠加,中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挑战。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用人单位,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频频加码,向就业市场释放“红利”。与此同时,青年学子亦升级观念,在灵活就业等新模式、新业态中寻找新天地。
新招实招为就业护航
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截至4月中旬,2022届有求职计划的应届毕业生中,有46.7%已获得工作邀约,数据低于2021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创新高,加上疫情等因素,让今年的高校毕业生面临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面对就业“大考”,有关部门加紧研判形势并密集部署,连续出招为大学生就业护航开路。《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强化不断线就业服务,简化优化求职就业手续,着力加强青年就业帮扶,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几天前,北京交通大学毕业生林涵在“就业促进周”网络双选会上与一家科技企业达成了签约意向。“企业提供的待遇和发展空间都不错,这段时间线上的招聘活动挺多,希望抓住这个机会找到心仪的工作。”林涵说。
5月9日至15日,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就业促进周”,全国各地高校举办超过1.5万场招聘会等,累计提供超80万个岗位;人社部于5月16日会同有关方面启动实施“职等你来就业同行”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其中将举行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工信部等举办多场“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工作搭建桥梁。
各地同样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伸出橄榄枝。广东省要求全省事业单位提供不少于6.8万个事业单位工作岗位,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山东省启动“十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提供充足见习机会,搭建企业和青年人才供需匹配“缓冲区”。
专家指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在就业面临多重压力的背景下,优化就业服务、促进供需匹配等举措的重要性凸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认为,做好就业市场相关服务工作,能够缩短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匹配时间,提高匹配效率。
在各方努力下,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与去年同期持平,折算成就业人数超过去年同期。
访企拓岗挖掘就业资源
“今年学校毕业生有1.1万人,除了在能源、机械、计算机等相关单位就业之外,也有机器人、海洋技术等岗位的就业需求,希望企业来校多多招聘!”近日,在一场毕业生就业推介会上,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公利亲自上阵与用人单位沟通,为毕业生就业、企业用人牵线搭桥。
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教育部从今年3月起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各地高校领导带头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与用人单位共建促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挖掘更多岗位资源。
不久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举行了一场为期3天的线上推介和招聘会。金融管理学院院长张铁铸与专业老师“组团”,向与会的30家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共有50余人达成了就业意向。
“通过不同视角推介毕业生,能够让用人单位更好地了解学院和学生,也能够让毕业生近距离了解企业文化、意向岗位和职业发展空间,找到心仪且合适的工作单位和岗位。”张铁铸说。
规模最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大考”,是对相关部门、各地政府和各所高校综合实力的考验,也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观念的洗礼。专家表示,当前高校毕业生已成为城镇新增就业的主体,高校学生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紧扣国家与时代发展脉搏,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到小微企业和基层岗位中锻炼成长,是高校毕业生的选项之一。《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挖掘基层就业社保、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社会工作、司法辅助等就业机会。
教育部此前发布相关政策明确,高校毕业生参与中央基层就业项目,服务期满后3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可加10分。自主创业可享受税收优惠、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等有关政策。
曾湘泉认为,我国中小微企业为数众多,高校毕业生的锻炼机会多、成长快。同时,基层作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方向,岗位多、需求大,充分挖掘基层就业潜力对缓解就业市场压力有重要的作用。
制度保障支持灵活就业
正值忙碌的就业季,广东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孙卓没有投简历,而是在忙碌地剪视频、做配音。
“我平时喜欢看电影,有一次在视频网站上分享了一段电影解析,没想到点击量还挺高,于是就坚持了下来。现在短视频行业正值风口,我希望毕业后在这个领域试试,看看能不能干出一番成绩来。”如今,孙卓已经是一名拥有十万多粉丝的视频博主,也因此有了一些收入。
在千万名高校毕业生中,像孙卓这样选择灵活就业的年轻人还有不少。新业态的发展催生了新的职业和就业岗位。目前,全国已有约2亿人规模的灵活就业群体,相关工作吸引了不少高校毕业生。
与灵活就业类似的还有慢就业——面对就业压力,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上更为谨慎,很多人选择考研、考编,为未来的就业创造更多可能性。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报考研究生考试人数达457万,比去年增加80万。
毕业生小殷也是一名视频博主,不过与孙卓不同,她的视频主题是“考研”——每天在视频平台上直播自己学习备考的过程。
“我今年选择报考一所双一流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希望通过直播的方式督促自己坚持到底。”小殷说,“通过直播我认识了一起备考的‘战友’,也收获了很多网友的祝福。”
《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中,50.4%选择单位就业,较去年下降6%。与此同时,自由职业、慢就业比例均较去年提高约3%。
近年来,中国对于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及相关措施逐步完善。《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
曾湘泉认为,灵活就业顺应数字化发展潮流,可以保持工作生活平衡,满足个人兴趣。政府要为灵活就业者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建立灵活就业监测平台,更健康、更持续地支持灵活就业。(本报记者 刘峣)
原标题:千万毕业生 如何走稳就业路(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