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春节前夕,由湖南省电影局主办、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承办的2021年度“湘观影”“光影铸魂”“光影育人”影评征文活动圆满结束,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刘昕妍、宋进进、张秀娟、王湘鹭、周洋帆、贺静一等10余名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成绩优秀,分获本次征文活动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得益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以作品为中心:‘情境—话题’赏创模式”影视文学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自2013...

  春节前夕,由湖南省电影局主办、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承办的2021年度“湘观影”“光影铸魂”“光影育人”影评征文活动圆满结束,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刘昕妍、宋进进、张秀娟、王湘鹭、周洋帆、贺静一等10余名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学生成绩优秀,分获本次征文活动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得益于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以作品为中心:‘情境—话题’赏创模式”影视文学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自2013年湖南师范大学创办湖南省内第一个经教育部批准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以来,文学院即依托学院副院长岳凯华教授主持的“特殊场景下的类型电影拍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教学实践平台的构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产学研用平台的搭建”等多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提出了“赏读为根、创作为基”“项目为本、创新为魂”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艺术教育“开智、审美、向善”的双创教育理念,开始构建“以作品为中心:‘情境—话题’赏创模式”影视文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高校影视教育领域率先提出“情境—话题”创作理念与方法。通过从“以作品为中心:‘情境—话题’赏创模式”的培养理论,以国家一流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建设为导向,秉承“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创作宗旨,以赏读来提升学生的艺术思维与分析能力,以创作来推动学生实践动手与创新能力,更好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的。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优质教学资源

  项目组以“两性一度”金课建设理念为指导,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结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规划影视语言、影视赏读、影视创作三大课程领域,优化各课程领域的课程资源。

  影视语言课程类依托国家级金课《摄影基础》《演讲与口才》,蔡颂教授主讲的《演讲与口才》课程获评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有力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现代教学过程的全引领学生领悟影视特征,把握创作规律,真正认识影视艺术。影视赏读类课程依托胡海义教授的国家级金课《唐宋诗词与传统文化》,将赏读范围延伸到中国古典优秀作品,夯实学生的艺术功底;影视创作类课程依托文学院副院长岳凯华教授主持的省级金课《特殊场景下的类型电影拍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以及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确立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等校外培养基地,开发出故事学、基础写作学、编导理论与实践、新媒体与短视频创作、电影剧本创作、电视剧本创作、类型片剧作策略、影视拍摄基础、视频剪辑与制作等12门课程,以赏析与创作引领整个课程教学,从而构筑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坚持创新,学习方式创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曾小明教授在“电影剧作创作”课程中,引导同学们以“情境—话题”赏创模式,对中外优秀经典影片的精准分析与科学概括,从中得到创作模式的学习,这既是一种批评范式,又是一种创作模式,能够准确、具体地把握住影视作品内蕴的生命律动,内化于心,提升艺术感受力,增强艺术思维能力。

  理论创新以建构中国特色的剧作理论体系,服务以创作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汲取中国意境理论精髓,创造性地将中国民俗学、诗意传统以及章回小说技法运用于影视剧本创作教学实践中。

  岳凯华教授为了培养学生对“情境—话题”赏创模式的理解,在赏析国内外优秀作品的同时,尤其要求学生对红色经典的要素进行点评,在影片中寻找创作新思路,并以此示范与引导学生创作,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作激情,形成“赏—创—评”良性循环。

  实践创新中推崇“以赏析指导创作,以创作带动教学”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校内外实践导师制等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情境—话题”赏创模式实现“戏剧+影视+文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推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培养模式。

  充分利用协同育人机制,聘请了《江山如此多娇》编剧王成刚、《思美人》编剧梁振华、《通道转兵》的导演周琦等业界著名人士为兼职教授,与校内汤素兰、郑鹏等著名作家共同担任学生的实践导师,充分发挥校内外导师教学与创作的示范带头作用,让学生的学习与创作全过程都能得到心贴心、手把手的师徒式教育。

  将影视艺术教学从忽略作品创作的“教”转向了重学习主体、重艺术体验、重创作成果的“学”,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化学生创作潜能,学生收获成就感与自信心,教师团队提升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追求卓越教学目标。

  搭建多个平台,培养学生创作意识

  搭建影视剧本创作与交流平台,建构影视剧本创作人才培养体系。以影视创作实践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制定以作品创作为中心的本科学习规划,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利用业界项目支撑与实践基地的人才储备计划,带领学生采风与现场创作教学,全面丰富创作体验。

  多向资源提高学生创作实践能力,从写作实践到实习实践,鼓励学生“走出去”创作,多个方面保证学生的实践经验。曾小明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了国家广播电视剧重大题材网络剧《百年党史“潮”青年》的部分剧集创作,该剧获得湖南省第六届网络视听节目一等奖。戏剧影视学子在实践中也为湖南广电创作贡献了自己的年轻力量。

  近年来,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通过整合资源来打造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机制,从“教学—实践—创新—扶持”入手,把握“情境—话题”赏创模式实现“戏剧+影视+文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出了一批兼具艺术素养和技术能力的复合型拔尖影视文学创作人才。(李迪雅 王睿)

[ 责编:丛芳瑶 ]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