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晚,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影视戏剧工作坊发起,国际写作中心、文学院、完美世界影视、北京青春你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新经典’校园戏剧工程”首作——北京师范大学版话剧《我们的荆轲》在学生活动中心进行首轮演出。该剧改编自莫言经典剧本《我们的荆轲》,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对其进行舞台诠释后,再次致敬与创化经典。 演出掀起观剧热潮,也引来各界的广泛关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
9月25日晚,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影视戏剧工作坊发起,国际写作中心、文学院、完美世界影视、北京青春你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当代文学‘新经典’校园戏剧工程”首作——北京师范大学版话剧《我们的荆轲》在学生活动中心进行首轮演出。该剧改编自莫言经典剧本《我们的荆轲》,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对其进行舞台诠释后,再次致敬与创化经典。
演出掀起观剧热潮,也引来各界的广泛关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版话剧《我们的荆轲》编剧及艺术总监、著名作家莫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诗人西川,完美世界集团高级副总裁、CFO曾映雪,完美世界集团副总裁王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邹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本场话剧总策划张清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影视戏剧工作坊负责人、本场话剧制作人梁振华等出席首演。同时,诸多媒体也受邀观看话剧。
演出前,张清华介绍项目情况,他提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致力于推进文学创作、文学交流与文学教育,而此次“中国当代文学‘新经典’戏剧工程”,正是在舞台实践中推动创作与交流,莫言先生的代表作《我们的荆轲》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校园改编与首演,是一次师生携手的探索。
话剧共分为四幕,演出近100分钟。北师大版《我们的荆轲》尝试用现代话语讲述经典故事,以舞台结构与表现手法呈现主创团队对于“荆轲”与当下的“我们”的理解——在舞台设计上,舞台被隔离成大小不一的四个独立空间,以不整饬的平面象限结构隐喻大量与之同构的境况,而光影与演员演出的互动,为这个古老的故事增添更多色彩。随着剧情的展开,伴随着主人公荆轲在生命境遇中对于“侠”与夹缝中生活之人的思索,壁垒在生动的爱恨与力量的迸发中被彻底打破,生命的意义在更开阔的空间中隐约浮现。景观社会、消费主义、城乡分化、信息茧房、阶层流动……种种话题的抽象化直观呈现,让这一版本的《我们的荆轲》有了更具时代性的丰富内涵。
演出结束后,北师大文学创作专业2020级硕士、导演李雅婷介绍了主创相关情况。她表示,这一版本的《我们的荆轲》希望回答“什么是荆轲的困境”“荆轲要面对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年轻人面对当下生活的反躬自问,本质上是剖析自我与理解世界。主创们都将对文学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索熔铸于作品之中,在实践中思考,在演出中对话。
莫言对首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更高的期待。作为该剧原作者,莫言认为,戏剧是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此次学生们亲身制作话剧,其作品展现出现代的思维、超前的思想,建立起当下与历史的对话,在舞台中让批评与创作对话,很有意义。如果说人艺版《我们的荆轲》是壮丽与宏大的历史剧,那么北师大版《我们的荆轲》,就是哲学的、思辨的、现代的,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值得反复品味。莫言表示,期待和主创们展开交流,进一步优化作品。他相信,以此为开端,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当代文学‘新经典’校园戏剧工程”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演出也得到了欧阳江河的赞扬。在他看来,本剧不仅仅有世界级的剧本,在视觉形式上的突破也令人触动。荆轲刺秦这样耳熟能详的故事,用当代的戏剧语言得到了更多向度的呈现。而“燕姬”这一角色的改编得很巧妙,她既是文学的也是哲学的,既是想象的也是当下的,是对历史的穿越与总结,是对正在发生和或许仍未发生之事的隐喻。燕姬与荆轲的合体,把侠客的故事转换为人类命运更为深刻的故事,也使得话剧更为厚重。
西川也表示,首演效果超出他的预期,是校园文化直接对话时代的尝试,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都具有特殊意义。而校园文化赤诚而集中的表达充满艺术性,可以刺激当代人的进一步思考,对于当代文化是一种增益,甚至影响深远。
梁振华表示,演出当日距离北京人艺版《我们的荆轲》首演,过去整整十年。主创团队是在用时代视野去理解《我们的荆轲》,实现经典与当下的交互。改编中大量采用了具有时代特色更凝聚着信息化时代精神的元素,让舞台成为媒介,促成当代精神与经典的对话。
据悉,本剧主创均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语言大学、英国皇家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等海内外高校学生。北师大版《我们的荆轲》带着青年人对于生命赤诚的思索,鲜活又生机勃勃,让人耳目一新。值得一提的是,莫言特意为本剧题写了剧名和全部场名,并题写寄语鼓励校园话剧创作。
此次,北师大版《我们的荆轲》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影视戏剧工作坊发起的“中国当代文学‘新经典’校园戏剧工程”首作,该工程计划每年选择一部当代文学经典进行戏剧化改造,并邀请专业人士深度介入,在实践中培养、输出中国优秀青年戏剧创作人才,更力图创作有影响力的戏剧作品,探索戏剧文学和剧场艺术的发展可能。项目负责人梁振华介绍,接下来,将进一步推动对于《活着》《文城》《黄雀记》《废都》等文学经典的戏剧,丰富高校戏剧文化,让文学经典和时代相逢、走入校园。
原标题:“中国当代文学‘新经典’校园戏剧工程”首作——北京师范大学版话剧《我们的荆轲》首演成功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者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函camelboy#163.com联系,会在24小时内删除。
Notice: The articles / pictures and other manuscripts that this website notes as the source of manuscripts from other media are reprinted manuscripts, which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gree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 th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s. If the reprinted manuscript involves copyright and other issu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by letter within two wee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