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课走班、分层教学、不分文理……是新高考对普通高中新课堂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普通高中能否主动适应新高考要求,不仅需要教育系统自身积极改革,更考验地方政府的保障能力。
选课走班、分层教学、不分文理……是新高考对普通高中新课堂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普通高中能否主动适应新高考要求,不仅需要教育系统自身积极改革,更考验地方政府的保障能力。
新高考全面实施开始倒计时
新高考政策的实施给普通高中学校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甚至有人预测,新高考改革将成为普通高中学校发展的分水岭:学校适应得好,就能够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破茧成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反之,恐将跟不上未来教育的脚步。
笔者调研发现,当前,有些地方和普通高中还在被动、观望和等待中,没有完全进入“新高考模式”。因此,在新高考全面实施开始倒计时的关键时刻,加快普通高中综合改革迫在眉睫。
乍一看,新高考改革和普通高中综合改革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事,事实远非如此。比如,选课走班对教师数量、教学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资源满足不了新的需求怎么办?
按照现在的标准,教室、教学实验设备、电教器材乃至课程安排水平都达不到新高考的要求怎么办?学生选课后将带来学科教师的“潮汐现象”,导致教师工作量有的过大、有的还不足,在此情况下如何安排教师工作,如何分配绩效工资?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研究解决,更需要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拿出措施予以超常规保障。特别是增加教师、实行绩效激励、扩建教室等改革牵涉到政策问题,谁研究得深透、准备得充分,谁就会在新高考改革中适应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实现高中的转型。
应对高考应有“超常规”思路
新高考改革是普通高中发展的难得机遇。目前,浙沪新高考改革试点正在进行,山东全省今年秋季即将进入新高考,形势急迫,且无现成的经验可借鉴。
新高考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人民群众高度关注,容不得丝毫懈怠。地方党委政府尤其是有普通高中管辖权的县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把普通高中改革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及时研究解决普通高中新高考改革后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普通高中教师、教室、设备器材等方面的需求进行调研,并予以超前谋划。
要加强调度和统筹,加大人、财、物投入的保障力度。高考改革政策的实施,必然带来教师工作量的变化,加之普通高中教师工作量本来就偏大。因此,研究出台普通高中教师绩效激励政策,是调动高中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保障。
要创新工作指导方式,通过整合区域内资源,采取及时招聘补充短缺学科教师、组织紧缺学科教师走教、组织普通高中结成共同体或联盟、相近普通高中错位发展等方式,确保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要在教师招聘、师资调配、职称晋升、教师培训、学籍变更等方面为普通高中学校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服务,让普通高中能围绕新高考专心教育教学改革。
要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出台配套政策举措,释放改革红利,切实减轻学校发展的负担,努力调动普通高中办学的积极性,让普通高中轻装上阵,打赢高考改革的攻坚战。
在环节和细节中找突破口
新高考改革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是要求普通高中更加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办有选择性的教育。
普通高中要通过深入研学,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准确理解和把握新高考改革政策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做到学深悟透,以防止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任何闪失。
要认真研究实施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应对之策。要在入校之初就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尽快根据学生选择科目和难易程度实施分层次教学,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桌饭”供给模式,让更多的学生享受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自助餐”。
要围绕课程育人,集中人员、时间、精力研究学生、研究课程,并做好课程的二次开发,针对学生的选择需求,提供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的课程体系。
要研究探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把握全面、发展的观点,高度关注每一名学生,根据评价维度,明晰评价标准,尽快形成规范、管用、完整的综合素质评价操作规程。
同时,在学校内部管理上,要充分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党的建设,发挥好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加强普通高中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定期开展形势教育和感恩教育,激发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使命感、责任感,让广大教师主动自觉地融入课程、教学、管理改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