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路径,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则是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命题。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展现我国高等教育面向新征程,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实践之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共同推出《高教前沿》高端访谈栏目,汇聚独家视角,分享真知灼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路径,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则是高质量发展的教育命题。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展现我国高等教育面向新征程,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实践之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中国教育在线共同推出《高教前沿》高端访谈栏目,汇聚独家视角,分享真知灼见。
在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郎利影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教育何为?大学何为?她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以下为访谈实录:
助推京津冀,发挥三地协同发展的桥梁纽带作用
中国教育在线:看的出来,河北工业大学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确实做出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前面我们谈到的其实是数字化转型在高校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作用,您在刚开始也说到高等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那么接下来,请您谈一谈在推动国家、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高校应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郎利影: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了统筹部署。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出了明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
高校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120年办学历程中,河北工业大学一直将“工学并举”作为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前身北洋工艺学堂的首任学堂总办周学熙首倡“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的办学主张;1958年,学校复建后首任院长潘承孝先生强调“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三基”教育;新时代、新作为,新工科建设为“工学并举”提供了新动能,“工学并举”办学特色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培养造就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所坐落于天津的河北高校、河北省的桥头堡,河北工大在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天然、独特的优势,也发挥了三地协同发展的桥梁纽带作用。总的来说,京津地区高等教育水平高、人才济济,为我校发展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资源环境。特别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为我校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
第一,学校建立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发展机制,联合京津冀科技人才资源,与区域、行业企业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平台,实现京津冀科教资源的互通共享,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学校依托强势特色学科专业和京津冀区域内的优势特色产业链条,积极推进建设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组建产业精英、企业高管与学校教师分工协作的教学团队,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学校积极推进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致力将这些基地打造成为本科生实习毕设、就业见习、教师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学校服务学习课程‘四位一体’的优质育人平台。推进教育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融合,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相融合;开展校企联合毕设、带薪实习,不断深化推动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学生课题全部来源于企业实际问题,不断为企业解题破题,提供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还能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教育在线:其实高校在推动国家、地区高质量发展最直接的途径则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优秀人才,但当前就业难已被认为是一种普遍社会存在,请您谈一下对当前社会上就业难现象的看法。
郎利影:其实就业难是多方原因共同导致的一种现象。而从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来看,两者都在逐渐回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我国制造业PMI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均较2022年12月有所上升,经济景气指数重回扩张区间,经济运行边际明显改善。
随着5G、AI、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企业对于高端人才处于求贤若渴状态。春节之后,伴随着生产线的快速运转,企业更看重“抢夺”博士学历的高端人才。从不同行业来看,通信/网络设备、汽车制造、人力资源服务、化工、计算机硬件等行业对于博士学历人才需求增速较快。
2023年是经济回暖复苏的一年,也是小微企业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的“开局之年”。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更关系着千万家庭的幸福生活。化解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作为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此河北工业大学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开展多元就业服务,努力促进2023届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打铁还需自身硬,即使生源下降,好大学也能吸引到优秀的考生
中国教育在线:近期,全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新闻引发热议,不少媒体报道中国将面临人口危机、生源危机。另外据报道,在韩国2023年招生中,有14所大学的26个专业无人报考,多所地方大学面临倒闭危机。您认为,中国未来会因为生源不足、招不到学生而面临大学倒闭的情况吗?人口下降带来的各种影响,教育该如何应对?
郎利影: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分析。
宏观层面:首先,中国的人口虽然出现了负增长,但是总人口数量仍然非常庞大,所以短期内不太可能面临生源不足的问题。我们统计了我国近五年高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发现,我国高考分数是逐年上涨的,录取率也在逐年攀升。
其次,从长远来看,我国政府一直在鼓励生育,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相信这些政策可以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那么中国未来高等教育的生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教育方面可以开拓思路,不止着眼于国内,而是考虑拓宽招生渠道,吸引更多的国外学生来到中国读大学,同时也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推出更多的职业教育项目,提高教育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从微观上来看:站在学校的角度上,我校作为1996年跻身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序列,2014年由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我们河工大在办学实力和教育质量上一直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好评,我们的招生宣传工作,也紧跟高考改革,深入到各个高中,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的走进河北工业大学,了解河北工业大学,我校的生源质量一直很好。同时我校的芬兰校区的招生,1/3的学生从国内高考的考生中招生,1/3的学生从芬兰招生,1/3的学生从其他国家招生,这一招生举措吸引了很多其他国家的学生到芬兰校区就读,也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面向未来,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不断弘扬“勤慎公忠”校训精神,传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彰显“工学并举”办学特色,扎根中国大地,走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之路,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严谨务实、开拓创新、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专业精英和社会栋梁,努力建设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打铁还需自身硬,相信这样一所大学,即使在未来生源数量有可能下降的情况下,也能吸引到很多优秀的考生报考。
结语: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河北工大人正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姿态,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融入河北发展、融入行业进步,始终不渝,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书写着新时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