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教育被迫转为线上,开始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战演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停课不停学 停课不停教”。...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教育被迫转为线上,开始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战演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停课不停学 停课不停教”。隔屏上课,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意味着哪些变化?没有固定教学场景,怎么营造学习氛围?带着这些疑问,央广网记者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

 oldsrc=  以下为本次访谈实录:

  主持人:今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停课不停学 停课不停教”。那么,因疫情而“涨潮”的在线教育,在教师培养、教学方式等方面和传统教育都有哪些不同?未来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余胜泉:在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基本上支撑了我国教育的正常运行,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件事情。 我认为在线教育的核心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教与学的时空分离。在分离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学关系发生了改变。如何重构分离时空下的教学关系,这是在线教育应关注的核心问题。

  第二,由于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展缺乏了解。信息更多的是一种单向的传播,缺乏双向互动。老师遇到的挑战是不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这就对学情分析要求比较高。

  第三,当学生和老师时空分离后,学生没有了社会性约束,在线教育能不能产生很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的自律性、自主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习自律性,这是在线教育最大的挑战,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第四,时空分离带来的教学开放性。原来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别人无法参与。而现在通过网络授课,这个空间是开放的,听课的人不仅仅是学生。此外,当时空开放后,学生觉得你讲的内容不好,某一个辅导机构可能讲的更好,他就学其他的内容。教和学处在一个时空分离、时空开放的状态。

  主持人:现在针对在线教育的特点,您认为教师都需要哪些创新?

  余胜泉:在线教育时空分离的本质特点,在教学上带来了一定的参与自由度,这本身是优点,但是它打断了传统教与学的关系,这对高质量提供教育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教师如果没有比较好的创新,很难把在线教育能够做到与传统课堂教学同样好的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在线教育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需要教师做在思路上、方法上做一系列的创新。

  第一,要设计运行和支持良好的学习活动。教学本质上是师生的社会性交往,而不仅仅是单向的媒体信息传播,而师生社会性交往,必须通过双向的互动教学活动来支持,它可以有效的衔接教师、学生、媒体资源、教学服务以及学习社区促进他们之间的双向互动,重构教与学这一对互动社会性关系。

  第二,教师创新要善于利用大数据,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在线教育的模式下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时会带来教学过程中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重构教与学的关系,就非常关键。

  第三,要善于开展大规模的社会化协作,社会化协同。在线授课期间老师除了讲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组织学生活动,一个老师想把所有的事都做好,难度很大。这时可以适当的利用一些已有的授课资源来代替讲授,这样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实施教学活动中。 在我看来,未来在线教育的可能一个团队来上一门课,每个人有详细分工,这种分工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提高在线教育的质量。

  第四,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知识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些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洞察力,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开展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式学习,尤其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创新性学习模式。

  主持人:在线教育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教育,教育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进行重新建构,未来,开放式的网络学习会成为我们可预见的一种常态。您对未来教育是如何展望的?

  余胜泉:我认为,在线教育会常态性融入到学校教育之中,基于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体系,是未来教育的基本趋势。未来在实体空间里,学校里有成百上千种服务,在网络空间里有成千上万种学习服务,在精准了解学生数据的前提下,学生完全可以自由组合。在达到国家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个性化发展,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这种教育体系,是我们未来教育的基本的一个方向。

  主持人:您认为,后疫情时代,线上教育快速发展,未来教师应该具备最重要的哪些素质?

  余胜泉:我认为,未来教师应具备将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法有机结合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老师应有数字化技术的迁移能力,了解最常见的数字技术工具。

  第二,教师应具备数字技术的整合能力,把数字技术能够很好的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按照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机的把教学、技术、内容相结合,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来整合技术使用。

  第三,教师应具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通过数字技术来扩展互动边界,互动范围,互动深度,互动层次。

  第四,教师应有数字化协作能力,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外部的资源、服务增强教师能力。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另外一方面要通过数字技术来增强教师能力,使得教师能够解决超越个体认知能力的一些复杂性问题。

  第五,要通过数字技术进行评价,开展对学生的学情分析,能够开展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除知识外,能够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进行评价。通过数字技术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激励管理和评价,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展,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为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提供前提和基础。

  第六,要有效的教会学生使用数字技术。让学生养成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让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来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