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是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支柱,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学科专业是现代大学的立学之本、教学之范。学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与优化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关系到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协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也关系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与协调。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学科专业的设置是否合理。科学设置学科专业是高等...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需求及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体现。学科专业是人类知识体系的划分,既体现着人类知识发展的成果与知识逻辑,也体现着经济社会变化的需求与社会逻辑,学科专业的设置是两种逻辑的辩证统一。学科专业设置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变化的外部需求和知识增长的内部需要,开放灵活地调整学科专业,既能够实现学科专业自身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近10年,我国调整人才培养类型,进一步加大专业学位人才培养规模,特别是加快发展了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满足了经济社会各领域对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向国家战略需要,2021年超常规布局集成电路、公共卫生等人才培养专项,采取专门措施加强中共党史、考古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急需学科专业建设。这些都是以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学科专业设置调整的生动体现。
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但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若干重大现实问题与挑战。面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及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新挑战,必须坚持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引领学科专业设置调整,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面向经济社会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要构建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长效机制。一是坚持学科设置的科学性与适应性的辩证统一。在一级学科设置方面,应坚持宜宽不宜窄的原则,突出宽口径,以利于增强学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后劲;在专业学位类别设置方面,突出精准和灵活,以利于增强学生在实务部门工作的职业胜任力。二是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进一步放权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学科专业,同时明确各单位自主设置学科专业的规范程序。三是建立并逐步完善“奖优退劣”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科专业设置的质量,促进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四是根据不同时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产业调整、就业岗位变化等情况,健全专业预警机制。建立学科专业调整与毕业生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资源配置和经费投入的联动机制,使“入口”与需求和使用相匹配,提高学科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五是适当压缩学科专业调整周期。目录修订周期过长,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回应不够及时,可由原来的10年调整为5年。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必须遵循知识增长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学科是学者在解决人类共同的科学问题与实践问题中,逐步形成了新的概念范畴、理论体系与研究范式,这才标志着一门新学科的形成。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科学发展的过程,是知识增长水到渠成而非人为设计的结果。学科专业不是简单的人为设计,更不是由某些部门、机构或者个体所决定的,不能把行业人才需求简单等同于学科专业设置,更要坚决反对为了个人或小群体利益而人为设计和规划所谓的“学科专业”。
(作者单位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