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育部党组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教师队伍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道路上迈上了新台阶,有力支撑起了新时代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育部党组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教师队伍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道路上迈上了新台阶,有力支撑起了新时代教育更高质量的发展。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谈几点感受:

  一是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工作,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了教师队伍的战略地位、使命责任和素质要求,为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教师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将教师队伍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组建各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委领导下的教师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坚持和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根本保证。

  二是师德师风建设更加健全。教育部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出台了大中小幼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及配套的处理办法和指导意见,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人才引进、职称评审、评优奖励等的第一标准,建立健全全方位、立体式、网格化的师德监管体系,切实形成了树德正风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师德师风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局面加快形成,师德高尚、潜心育人的“大先生”“时代楷模”不断涌现。

  三是培养培训质量显著提升。目前已经形成了215所师范院校为主体和510所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师范生多元化培养格局。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师教育体系进一步加强。部属公费师范生制度从“免费”走向“公费”,履约期10年变成6年,体现了师范生培养的优越性,也更易于激发职业认同感。北京师范大学实施该政策以来,结合自身优势不断探索新时代师范生培养创新之路,已为中西部地区输送了大批高水平青年骨干教师。2021年国家实施“优师计划”,进一步聚焦欠发达地区加强教师定向培养。改革“国培计划”,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培训计划等项目,建立“国-省-市-县-校”五级联动的新型教师培训体系,教师培训体系更加完备。在学会工作期间,我明显感觉到这几年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力度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正在走向关注素质能力提升的新阶段,符合教育和教师工作规律,符合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

  四是教师队伍治理更加高效。针对教师管理体制机制的“痛点”,教育部与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着力深化师资配备、编制管理、职称评审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激发教师活力。统一了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现了全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省市县三级全面达标。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科学有序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设置正高级职称,打破中小学教师职业“天花板”。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倾斜政策,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下放高等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权,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持续推进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学负担,保障教师安心从教。

  五是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完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形成了尊师重教、强师兴教的良好氛围。教育经费优先倾斜、优先投入教师队伍,教师待遇保障体系普遍建立,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乡村教师工资收入持续增长。报考师范专业优秀学生人数和报名参加招考教师岗位人数大幅增加,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

  当前,教育事业面临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等新的机遇与挑战,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目标,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对此,我们充满期待。(作者: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教授 钟秉林)

华人教育信息订阅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