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主题论坛在北京开幕。...
7月23日,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主题论坛上,
古巴青年代表Wilson Barroso Diaz现场提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隽辉/摄
“过去的3个学期中,我们的‘克隆班’不仅受到学生欢迎,也受到了教师的特别欢迎,我们开放了101门课程,邀请全国4400余位一线教师加入清华课堂同步学习,中西部参与进修教师基本稳定在70%,中青年教师的比例也占到了85%,支持了这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与数字素养提升。”
7月23日,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承办的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主题论坛在北京开幕,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秘书长汪潇潇在本次论坛上,向世界青年讲述了通过慕课让更多年轻人分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故事。
据了解,全球慕课快速发展,推动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特别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线教育发挥中坚作用,从此前的“有它很好”迅速转变为“必须用它”。
据了解,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之外全球慕课累计1.94万门,学习者2.2亿人次,蓬勃发展的慕课平台通过与大学和其他内容提供方的合作,为全球学习者提供了大量可获得的、免费的、高质量的课程资源。
中国慕课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以中国第一个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为例,目前来自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9511万学习者参与了覆盖理工、农医、经济、法学、艺术等学科领域的5100余门课程的免费学习。
不过,我国慕课的发展有别于其他国家。“欧美国家慕课建设,主要是为社会个体学习者提供服务,”汪潇潇说,而我国慕课发展依靠的是“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高校广泛而深入地参与,30余家综合类和专业类高等教育公共在线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快速发展的局面。
“在中国,优质慕课被广泛深入地应用到了校内正规教育教学体系当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教育公平,助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汪潇潇说。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我国上线慕课数量超过5万门,选课人次近9亿,在校生获得慕课学分人次超过3亿,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
还有更丰富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中国高校教师利用慕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比例已经从疫情前的34.8%提升至84.2%。“慕课让优质的资源在更多学校和更多学生中用起来了。”汪潇潇说。
更多的尝试还在进行。
2020年春季学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清华大学基于自主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应用数字孪生理念,将教学场景在数字世界重建,就可以建立一个个并行于校内实体班级的雨课堂“克隆班”。 在“克隆班”中,学习者可以在线加入清华大学的实时课堂,实现了校内外学习者同步上课、同步做题、同样教材、同一位授课教师,“实现了同步的师生课堂数字化交互。”汪潇潇说。
优质的教育资源一旦被共享,便会有更多的需求被激发,这就要求建立更多更畅通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渠道。
“2021年秋季学期至今,我们联合27所沪浙闽地区高校,利用‘克隆班’面向新疆和宁夏地区9所高校开放课程,覆盖师生超两万名。”汪潇潇说,现在清华大学正在联合更多学校加入计划,让更多地区更多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让新的技术、模式、理念持续推动构筑更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
人类社会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现在,在线教育为课程资源、技术、教师、学生在更广泛的虚拟空间内流动创造了可能,也为教育带来了无限的创新空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8月08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