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常常根据职能或业务领域,将教育信息化划分为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科研信息化、后勤信息化、IT基础设施建设等。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职能,一切信息化的过程,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应该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教学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早期的教学信息化以电化教育、多媒体教学为主要特色,辅助教师在...
在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常常根据职能或业务领域,将教育信息化划分为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科研信息化、后勤信息化、IT基础设施建设等。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职能,一切信息化的过程,最终都是为了促进创新人才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应该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
教学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早期的教学信息化以电化教育、多媒体教学为主要特色,辅助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
20世纪初,随着网络教育的不断发展,以网络精品课程、各类网络辅助教学平台为特色,教学信息化实现了将课堂从教室搬到网上,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收看网课,听取教师的讲解。
2012年,随着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兴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教学信息化的关注点,大力推进混合式教学。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带来了一场全民上网课的浪潮,极大地促进了在线教学,但随着各项工作回归常规,这股在线教学热潮有了明显回落,以北师大某教学平台为例,每学期活跃课程数量从疫情期间的860余门减少到260余门。尽管如此,推进“互联网+教育教学”、智慧教育等理念仍然成为下一个阶段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教学信息化的内涵
教学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区别于为教学部门的管理业务服务,教学信息化更加注重面向师生的教学服务,包括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内容,以达成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经过多年的教学信息化建设,基于各类在线学习平台与工具,高校基本可以创设信息化教学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但是教学是否发生了改革、质量是否得到了提高,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上的转变,还需要回到课堂教学结构这一根本上进行探究。
教学结构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教学活动的稳定结构形式。在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中,课堂教学结构是有所区别的,例如在以教为主的教学理念下,教学结构是以教师为中心;在同一门学科教学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呈现不同的教学结构。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决定了传统标准化、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在这一理念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也需要进行变革,从“人灌”到“电灌”并不是教学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和全部内容,而是要在构建个性、灵活、协作、探究、终身的教育体系中,发挥教学信息化促进教学结构变革进而提升教育质量方面的作用。
新时代教学信息化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时期,我国全面开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当前一个时期的重要议题。教学信息化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线阵地,面临以下挑战:
1.教学信息化需求发生了变化
从学习空间角度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不仅发生在书本、课堂中,还发生在与他人互动协作、与有价值的信息源建立联结的过程中,人人都可以成为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联通即学习、学习即生产、生产即传播”。
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发展趋势,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教学模式需要创新的教学信息化支撑。
从学生需求的角度来看,个性化、灵活化、情景化的学习需求不断增加,例如在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大讨论专题调研中,75.33%的学生认为,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最大优势是可自定步骤学习。
从服务范围的角度来看,教学信息化既要支撑校内教学实际需求、促进校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又要面向社会服务,为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提供支撑。
2.教学信息化工作机制缺少统筹
总得来说,大部分高校教学信息化业务工作分散在各个部门,教学信息化软件平台、课程资源建设、信息素养培养、课程教学管理等工作缺少统筹管理机制,不同部门维护不同教学平台、各自开展信息化培训的情况并不少见,教学信息化工作缺少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缺少有效的应用推进机制。
3.教学平台、工具、应用、服务分散且不互通
教学平台、工具、应用建设分散,同质化、碎片化、孤岛化现象显著,入口不一、数据不通、标准不通、资源不通、功能老旧管理分散等问题长期存在,教学支持服务体系不够整合。
4.教学信息化的建设运行模式有待创新
教学信息化与其他业务信息化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
教学的多元化、多样性,决定了教学信息化不可能像管理信息化一样,具有相对固定的、规范的、普适的流程,统筹建设难度大。
教育产品、资源的供给多元化,使得教育应用动态多变,开发难度大。
教学对象的个性化需求,决定了师生需要个性化的教学服务支持,服务支持更加复杂、专业。
运维难度大,系统运维、内容运维、安全运维均面临较大的挑战。
新时代教学信息化的发力点
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核心在“统”
统筹顶层设计,高校对教学信息化工作要有顶层设计和专题规划,将对教学信息化的认识提高到促进高校改革创新高度上来。
统筹工作机制,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分工协作机制,构建畅通的沟通交流机制。
统筹技术体系,项目建设统一管理,在多元建设、多方投入的情况下,确保质量、标准、安全、运维等工作可管可控;各类应用入口统一、认证统一。
统一服务体系,建立一体、高效的运行服务机制,组建服务支持团队,统筹IT技术支持服务,提供一站式、全过程的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支持服务,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师生信息素养、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培训服务。
2.基础在“通”
IT基础设施安全通畅,确保大量增加的多终端接入、直播录播、跨区互动、大规模协作、智能教学等应用具有良好的基础保障。
教学信息化各平台、系统、工具之间实现数据互通,逐步减少教学信息化中的信息孤岛、数据孤岛。
线下教学空间与线上教学空间的互通,在智慧教室、物联环境的基础上,将学习的时空数据、环境数据与线上的学习行为数据整合,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互联网+教学”空间。
教学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的互通,实现教学信息化应用与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与教务管理系统、资源管理平台等深度整合。
实现高校与其他教育机构的互通,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学习成果认证等方式,逐步打通终身教育发展体系。
3.关键在“用”
建立有效的教学信息化应用推广机制。
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全面普及信息化教学模式,分层分类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
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让信息技术不仅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教与学的必需品。
建立一套质量标准,明确校内在线教学、在线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规范引导在线教学行为,构建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教师开展教学信息化创新纳入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将学生在线学习能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第五,结合学校特色打造有品牌效应的教育产业,面向社会服务。
作者:刘禹(北京师范大学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信息网络中心)
责编:徐鹤